俞敏洪东南亚三国之旅第二天

常玉英行路人 2024-12-13 14:44:49

俞敏洪东南亚之旅第二天小结

文/俞敏洪

今天是十二月八号,东南亚三国之旅的第二天。

想要富先修路,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从只有数得清的那几条坑坑洼洼的国道,成为了道路交通网络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而且通常路面平整宽阔,除了公路,高铁也几乎通到了全国所有的重要城市,空中也密布了飞往四面八方的航线。我们享受的这些交通的便捷,几乎忘记了在狭小颠簸的道路上行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老挝的公路上开车,你大概瞬间就能够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记忆。那个时候我们的公路大部分狭窄而颠簸,路上的汽车已经多了起来,道路就像不断阻塞的血管,汽车像乌龟一样向前爬行。

我还记得大概九六年左右,我从北京开车去北戴河,开了整整一天,从北京到承德也差不多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现在这些距离也就是两到三个小时的时光,而高铁几乎都在一小时之内。

我们早上九点从磨丁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琅勃拉邦,两地距离三百多公里,估计路上应该用掉六个小时,下午三点左右应该到达。但我们明显乐观了,刚上路的颠簸,就让我意识到,今天要做好一路跋涉的准备。幸好这次我们用的是东风猛士,那是一款经得起折腾的增程越野车。

老挝的北部是横断山脉的余脉,山峦起伏,树林茂密,自然风景优美。现在是东南亚的旱季,一路上蓝天明媚,白云飘舞,就像洁白的棉絮一样,让你产生拥抱的冲动。这种世外桃源一样的景色和道路的颠簸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老挝的十三号公路是从琅勃拉邦通往北部地区的唯一公路,也直接通到了中国这条公路。

当初是中国工程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时候,抗美援老的时候帮助修建的。为了修建这条路,我们牺牲了好几百名战士,这些战士大部分都长眠在了老挝的土地上。就在这条道路的边上,中国和老挝联合共建了烈士陵园,我们路过莫纳中国烈士陵园的时候,进去向牺牲的战士表达了敬意。

这是一条革命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中国对老挝的支持还体现在了从中国到万象的铁路上。这条铁路三年前建成,大大加快了中老之间贸易交流的步伐,也大大提高了老挝人民出行的速度。

我们开车用了十个小时的路程,如果坐火车从磨丁到琅勃拉邦,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和当初中国为老挝修建公路相比,高铁是一个时代的飞跃,也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形象体验。

澜沧江进入老挝,改名叫湄公河,入境的时候,是老挝和缅甸的界河。我们一路翻山越岭,并没有见到湄公河的影子,只有到了琅勃拉邦,我们才能真正见到湄公河。但有一条河和我们相伴而行,那就是南屋河。

这条河发源于中老边境,一路蜿蜒在青山丛林之间,碧水南流是湄公河最重要的支流之一。这条河流的清秀令人心旷神怡。河面上的小渔船有独钓寒江的境界,名在青山外,舟行绿水中。两岸的村庄原始而古朴,房前屋后都栽种的鲜花,芭蕉树上果实累累,老百姓有着一种悠闲度日的从容。这里也许相对贫困,甚至可以说落后,但这里食物并不缺乏,而里面水彩资源也很丰富。

老百姓信仰佛教,身心自足,多么浓烈,过着精神上相对富足的生活。

我们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和小镇参观,村民们不急不慢的生活状态。这让我回忆起我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时光。一路上,孩子们都在奔跑玩耍,那是中国孩子身上已经缺乏的童年天真的乐趣。估计老挝的出生率还可以,这个国家古老而年轻,在安静中体现着某种活力。一路上的商店很多都有中文标识,很多是来这里谋生的中国人所开的。老挝人民对中国人民有一种心无芥蒂的接纳态度。

我们在早上的阳光中出发,一直行驶到了夕阳之中,最后在半月当空的夜晚到达了琅布拉邦。

进入城市,佛都的氛围和人间烟火气同时扑面而来,寺庙的香火和烤肉的烟火互相交织。我们入住宾馆,放下行李,先随便吃了一点晚餐,然后直奔夜市。

这里的夜市几乎世界著名,因为老挝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经过上百年的浸润,形成了东方传统和西方文化的有趣结合,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很多西方人都喜欢到琅勃拉邦来寻古探幽,加上近几年中国人来旅游的越来越多,游客们变得熙熙攘攘,而夜市就是大家晚上放松聚会的地方,这样让城里的百姓有了更多的做生意的机会。各种摊位从食品到文创络绎不绝,呈现出了浓浓的,和谐的,温情的气息。

最后我们来到湄公河边,晚上的湄公河并不寂寞,酒吧在河边连成一片,灯光闪烁,河水波光粼粼,游客们三三两两坐着,吹着微风或者喝着啤酒悠闲地消磨时光。我们也找了一家酒吧坐下,老板是成都来的年轻人,我们一起喝酒聊天,放飞心情,品味老城的况味,直到午夜方散。

我在琅勃拉邦安静的夜晚,

在佛寺传来的暮鼓声中,

和你说,

晚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