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普:华晨宇第六张专辑发布,是什么水平?惊艳还是拉胯?

以莲娱娱 2025-01-12 13:40:42

不知从何时起,华语乐坛就逐渐陷入一种诡异的现象:华语歌手做音乐专辑,一定会亏钱。而恰恰华语音乐的推动又往往是由专辑来实现的,这导致大部分歌手不发专辑,成为周深这样的影视剧歌手。而在2025年,市场下行之中,华晨宇成为了第一个新年发布全新专辑的华语歌手,发布了他的个人第六张音乐专辑《量变临界点》,同时华晨宇包揽全部的作曲。

那么华晨宇这一张专辑的水准如何?作曲质量如何?是否依旧是此前大众对于他“疯狂飙高音、乱叫、耍帅”的印象?整体的质量在华语音乐之中算什么档次?是否达到了行业的顶级水准?华晨宇的音乐水准是否在进步?今天我们就华晨宇的第六张专辑,来做出具体的音乐专业解析:

1:华晨宇第六张专辑,可打7分(十分制):顶级编曲、异类作词,学习性作曲。不够流行,无法让人瞬间记忆,偏向于实验化专辑。其中《不重逢》和《风之海》两首歌质量不错,但其他作品下限问题很严重。

这一次华晨宇第六专辑的整体表现,没有那种《癌》怪叫的抽像化,相比于以前具有编曲音乐性的巨大进步。在底层音乐和声和配器上做了大量的情绪化处理,让编曲跟着歌词有联动、歌词等着旋律有基调。整体的统一性更好,这是个人认为华晨宇巨大进步的地方,但可惜也是唯一进步的地方。

整张专辑的大部分惊艳之处都是在集中于编曲上,而编曲是华晨宇和郑楠两人共同完成,但是绝对是郑楠把关,华晨宇参与。而且编曲的华丽性,反而导致了其他部分的质量不足。在编曲之外,华晨宇更具有话语权的作曲、歌词以及演唱这三部分上音乐制作上,还是不够优秀,确认和编曲相匹配的水准。具体问题如下:

2:华晨宇的作曲整体不够商业化,下限不够成熟。除了《不重逢》之外的其他歌曲整体依旧处于一个实验性,或者说一边作曲一边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固化思维,旋律的记忆点不足,流行化不够,但是对于中低音开始有了更深的情绪理解,逐渐在走向专业化,但是依旧不够流行。在这张专辑之中,华晨宇的旋律作曲还是出现了一些早期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

旋律相似导致歌曲串味。专辑第二首歌《普通到不普通的人生》和第三首歌《那些我尚未知道的美丽》基本上的旋律完全雷同,感觉就是填了两版的歌词,副歌的上行旋律高音,和曲式结构几乎雷同,存在音程的大量相似。整体的听感如同一首歌。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写?还把两首歌紧挨着放在一起,这两首歌过于相似,在作曲上几乎没有太大差别。作曲的基调,对于流行音乐的记忆点时存在一点缺乏突出的强化。一般来说,流行音乐作曲是商业化的产品,而华晨宇的作曲更像是一种学院派的作业。作曲商业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Hook记忆点的重复性表达,让人被动倾听达到记忆的效果。但是华晨宇却有些拧巴:Hook总是藏藏掖掖,有一种生怕给多了落人口实,在做口水歌的既视感。这其实是错误的作曲思维,旋律这个东西来区别口水歌和经典音乐的关键在于:惊艳的下限是否也足够好听。而恰恰华晨宇的旋律就有一种缺乏突出重点的视觉,他在极力避免套路和弦,但是却遗忘了:套路和弦就是大众最爱听的旋律方向。为了规避套路和弦,而导致自身作曲猎奇化,反而本末倒置。正确的做法应该基于套路和弦做出更好的细节旋律。

旋律的跳进上下落差太密集了,反而导致顿挫感严重,缺乏旋律的丝滑。华晨宇作曲最大的特点就:顿挫感太重,全是跳进。旋律的走向常常是:高音、低音、高音、低音的过山车。这在作曲上叫跳进。而作曲上基本的逻辑上是:级进和跳进相互交替,伴随着重复音程。也就是说:旋律的走向,需要有锚定重复的主音,高音转向低音的时候,应该有中音的来过渡,而不能走向过大的波动。作曲的大部分方向,往往是以级进为主题,跳进方式只是在情绪波动大的出现。而华晨宇的跳进太频繁了。

整体上,华晨宇的作曲就很拧巴,导致我们在听歌出现了非常严重断档问题,比如说:主歌、副歌之间的曲式结构很不稳定,副歌的重复次数竟然达到了6/7次,远远高于其他歌手4次左右。这是因为好听的旋律不够多,只能重复副歌旋律,去大刀阔斧的改编编曲来提供层次感。这就导致了编曲过于丰富,反而对比之下,作曲能力着实不够。

同时,副歌的旋律音程重复方式也略显学生化,竟然是相同音程、相同时值的重复。而不是做细节变化,这一点就有带点缺乏市场理解。最后一首歌《晨光里有你》相比于李荣浩作曲的《丑八怪》整体上问题也比较大,整体的重复转音音程走向过于复杂,越复杂越小众。

但是也有一些较大的改变:华晨宇的作曲在中音、低音部分做了大量的旋律表达。这其实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做法,因为作曲专业最终都会走向四部和声理论,而刚刚进入作曲的新人,往往眼中只有高音区,却忘记了副歌为什么有个副字,主歌的中低音情绪铺垫才是歌曲的主要情绪。这意味着华晨宇的整体制作逻辑,开始走向了音乐的专业化,省去了早期二十多岁时的西方化。

3:演唱咬字太硬了,整体的情绪过于刚硬,这是由于唱法导致的。

最后,在演唱部分,华晨宇在这么多首歌之中的表现,只有《不重逢》和《风之海》两首歌演唱情绪和歌词是匹配的,而这也是由唐恬来完成作词的。其他大部分的作词,都并未找到准确的华晨宇想要表达的异类感,或者说华晨宇的演唱方式是固定的一种模式,对于作词的较高。一旦歌词无法提供演唱的情绪宣泄,那么整体的歌曲感染力会大幅度下降。

在唱法上,华晨宇的特点是:咬字很硬,总是有一种力量喊叫感,这其实对于一些柔情歌曲和主歌的表达很不利。缺乏一种强弱处理对比唱法手段。

综上,华晨宇新专辑,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进步,30岁之后,他和他的前辈张杰一样走向了音乐的专业化,也具有了自己的特点:异类听感。但是整体的商业效果和艺术呈现上,还不够成熟。作曲的细节上,依旧有着较大的优化空间。而且他这种偏向于实验性口碑的作曲逻辑,最好作曲和作词都是自己一手来完成,这才能确保他的作曲方向和情绪着力是统一的。

最后,希望华语音乐可以越来越好,也喜欢华晨宇可以具有更好的作品。不管如何,在2025年敢于发专辑都是一件对于华语音乐有利的方式。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