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政客痛批莫迪,认为他面对中国时太怂包,在边境问题上吃了大亏

西斋青简 2024-12-11 23:42:53

苏杰生说“中印关系已经走出低谷。”但印媒这边近期传出来不少杂音。

印度《经济时报》日前消息,印度国大党的政客对莫迪政府不满,认为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吃亏了,于是洋洋洒洒的列举了一堆理由并“控诉”了两条罪状。

印度外长苏杰生曾公开表示,目前中印边境关系一切正常。

这点不论是印媒还是中媒报道都是如此,从11月1日起,印军就已经证实,中印双方的士兵在边境上已经开始“协同巡逻”。这是四年来,双方首次如此和平的开启巡逻工作。

然而在印度国大党看来这是他们“妥协”换来的场面。

他们的这两条罪状也是相当偏激且片面,第一:“2020年中国先改变了边界现状”,这点不用说,证据都有,当时冲突起因是印度人率先冲了过来,然后才导致双方未来四年一直摩擦不断。国大党政客认为,这四年里印度对中国的依赖比以前更明显是不能接受的。

第二:他们认为莫迪政府在边境问题上吃了大亏,原因就在于印度牧民在此处的放牧权利没有恢复到四年前的状态。基于这两点,他们在媒体前非常不满的发声谴责。

不过这些对于中印双方来说是合作路上的杂音。早在前段时间,苏杰生就曾表示,这些细节问题仍在商讨中,等一切结束后自会公布。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中印双方冻结的经济领域正在走向复苏。比如2020年时印度政府单方面停止所有国际航班,后来加勒万河谷冲突、全面疫情等事情后,印度陆续放开了国际航班运营,但中印间的航班却始终没有恢复。

但今年11月26日的《印度斯坦时报》文章中,中印解决了边境问题,也都有意愿恢复停飞的航班。这件事,也是印度外交部谈到的商榷事项之一。

在经济问题上,国大党政客的控诉也毫无根据,因为中印间的经济,从数据上就能见分晓。而且,印度国内也不缺清醒的经济学者。

12月1日时,印媒发表了一篇美国大选结束后聚焦中美关系的文章,其中部分内容,谈到了中印。该文写到,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8万亿,是美国的2/3,未来,中美的经济总量或许会走向持平,因为中国一直在发展。对比起来,印度要做的就太多了。

作者阿卡·帕特尔在文中举例,在30多年前,中印的经济水平相当,但紧接着双方的经济改革,中国人均宗旨已经超过1.2万美元,而印度在莫迪的领导下并没有什么改变,人均总值只有2400美元。帕特尔遗憾的表示,地缘政治上印度的实际影响力非常有限,这是现实问题。更现实的问题是,印度的内斗和几个世纪前的纠纷阻碍了真正的发展。

其实经济问题上,莫迪也在不断努力尝试挽回印度雄心,在和中企的打官司时,印度经济部门可是从未留情。但印度市场本土制造的匮乏无力阻止外资产品进入,这和中国产品并无太大的关系。

内斗不解决,不仅会耽误现在还会耽误未来。

所以上台后莫迪找到了一个全民凝聚力的办法,那就是在地缘上“碰瓷”中国,不断给国民输入“要超越中国”的想法,然后把它变成招牌,刺激印度百姓的民族凝聚力,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去。

印度媒体多年来的宣传,已经收获了很大一批坚定的“超越中国”追随者。

这样的发展,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走进现代化的印度,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断代,古印度文明四分五裂,即使是印度内部,也很难通过文化认同去团结民众的思想,只能另辟蹊径。

不得不承认,莫迪政府在这一方面做得是成功的。

不管是因为政治斡旋还是利益的考量,莫迪政府也很清楚,中印之间很难彻底“脱钩”,先前美国想用印度制衡中国,但印度政府还是有独立性的,特朗普时期美印的贸易战,莫迪没有忘,于是在这个关键时期向中国释放善意,缓解边境的紧张局势,以应对特朗普上台后的发难。

印度政客过去的思想很难接受这样的“和平”,杂音不可避免,现在就看莫迪政府能不能处理好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了。

和平难得,既然有希望,莫迪政府应该抓住机会,别因为这些杂音犯糊涂。

参考资料:

印媒:四年半以来首次,中印边境士兵开始“协同巡逻”

2024-11-02 13:27·观察者网

印媒:印中关系改善为两国复航插上翅膀

2024-11-27 08:29·环球时报

印媒反思:中国做到的印度没能做到,“所以只能当旁观者”

2024-12-03 06:42·环球网

0 阅读:104
评论列表
  • 2024-12-13 13:14

    不要以為莫迪太慫包。一點也不慫包。莫迪很清楚沒有經濟後盾拿什麼跟中國較量。莫迪現在急著印度經濟搞上去,連騙帶搶錢搶技術。中國要知道印度威脅和危險國家。對中國長期邊境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