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料」太平天国开眼看世界

赫歇尔 2023-12-12 08:50:38

译自参考资料

Jessie Gregory Lutz (April 2008). Opening China Karl F.A. Gtzlaff and Sino-Western Relations, 1827-1852.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Platt, Stephen R (2012).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Vintage

洪仁玕(1822—1864),中国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出生于广州花县,太平天国最高领袖洪秀全的族弟,被封为“干王”,地位类似于宰相。洪仁玕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是因为他尝试了全面的改革,也因为他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时,洪仁玕曾试图投奔洪秀全,但未成行,遂转道香港投靠瑞典传教士韩山明(特奥多尔·汉贝里,Theodor Hamberg),并于1853年在那里受洗。洪秀全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后,洪仁玕前往上海,但未能到达天京,返回香港。

韩山明去世后,洪仁玕转投在英国传教士协会学习语言和天文学,在传教士协会担任助理,还当过医生和教师。 1859年,洪仁玕借助传教士的关系到达天京。一直饱受高层内部矛盾困扰的洪秀全又惊又喜,立即任命洪仁玕为“九门御林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赐福千岁同八千岁”,简称“干王八千岁”,并让他掌管内政事务。

在香港的生活使洪仁基接触了西方文明,使他的思想与太平天国领导人和当时的儒家知识分子不同。换句话说,洪仁玕试图以西欧为榜样,改革太平天国的制度(详细内容请参阅洪仁玕的著作《资政新篇》)。首先,在国内政治方面,洪仁玕提出改善铁路、轮船等交通网络,开发矿山、出版报纸和增强福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洪仁玕主张未来以美国为蓝本的政治制度。在外交政策上,平等对待西欧,坚持建立贸易关系和允许传教活动。 此外,他在《钦定英杰归真》中批判了儒、释、道三教,甚至主张引入白话文的必要性。该提案是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思想前大约八年提出的,可以看出该提案的先进性。

然而,这些改革建议并没有取得成果。洪秀全似乎认为洪仁玕的意见有道理,但对于其他领导人来说,洪仁玕的话与他们的常识和经验规则相去甚远。简单地说,这是无法理解的。 尤其是当时作为高级别的官员洪仁玕,第一个主张与西方列强结盟,认为如果清朝与列强联手,太平天国就会遭遇严重危机。这些思想与外交强硬派的李秀成发生了激烈冲突。

讽刺的是,《资政新篇》的内容却得到消灭太平国的曾国藩的幕僚赵立文推崇,并随着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洋务运动成为现实。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