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李敏与孔令华夫妇最终决定搬出中南海。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心里一度也很难过,他对女儿说:
“何必一定要走呢?我想时常见到你们。”
图|1963年12月26日,毛主席与李敏、孔令华在中南海住地
从本心来说,李敏也不愿意离开父亲身边,她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生活过一段时间,自从回到父亲身边后,她曾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
见父亲流露出不舍的情绪,李敏心里也很难过,她握着父亲的手说:
“爸爸,我们离开之后,一定经常回来看你。”
尽管毛主席的心里非常不舍,但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受自己照顾,李敏后来回忆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
“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1963年7月,李敏、孔令华准备了一辆平板车,将自己全部的家当装在车上,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
即便这是早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可李敏心中依然有着不舍的情绪,不自觉的流下了两行清泪。
虽然当初答应了父亲,离开以后还会经常回来探望,但由于李敏、孔令华夫妇离开中南海之前,就把自己的出入证交了出去,每次回来得在门口先联系,往往有时还得不到批准。
离开中南海以后,李敏见到父亲的次数更少了。
图|毛主席
1972年陈毅元帅病逝,李敏出席了追悼会,但在追悼会前一个小时,原本因为身体不好不准备参加的毛主席突然决定要出席。
也就是在这次追悼会上,李敏见了父亲一面。
毛主席心情显然也很激动,他握着女儿的手,百般的埋怨:
“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
自从离开了中南海,李敏也吃了很多苦,但她没对父亲诉苦,只是含着泪点了点头。
一李敏是1947年随母亲贺子珍一起回国的。
对于她而言,父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相当陌生的角色,尽管毛岸英、毛岸青几次提到过他们的父亲是毛主席,可在李敏的内心深处,却怎么也不能把毛主席同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
在贺怡的建议下,贺子珍决定给毛主席写封信,并让女儿也给父亲写封信,那时李敏连汉语也说的不是很利索。字也认不全,但还是歪歪扭扭的用俄文写了封信,信里很天真的问道: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你,也不清楚这回事儿,到底你是不是我亲爸爸?我是不是你亲生女儿?”
图|毛主席与女儿李敏
毛主席看到这封俄文信,立马找人翻译才了解清楚意思,立马写了封回信,考虑到信送的慢,毛主席又嘱咐改用加急电报发过去。
“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已请贺怡同志专程去东北接你了,爸爸欢迎你来。”
1949年夏,贺怡带着李敏到了香山双清别墅,父女俩人也是时隔多年后第一次见面,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李敏一看见毛主席,就如同乳燕一般扑向父亲怀里,毛主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还邀请了几个中央领导人来家里坐,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女儿:
“我给你们带来个洋宝贝。”
李敏的名字是毛主席后来取的,因为要上中学了,必须得有个学名。
毛主席在转战陕北时期,曾化名李得胜,参考《论语》中的两句话,给女儿取名叫李敏、李讷。
李敏回到了父亲身边,在父亲身边度过了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除了父亲严格的教育让她记忆深刻外,父亲对他们这些子女都很宠爱。
可孩子总是会长大,也不能总是在父母身边。
李敏在八一学校读书时,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孔令华,两人考上大学后,确立了恋爱关系。
当时两人是纯粹的自由恋爱,也没有问对方是什么家庭。
一直到后来毛主席了解事情后,才去问的女儿。
孔令华后来把自己家庭情况原原本本的给李敏说了一遍,还担心她记不住反复嘱咐,李敏回去以后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这才放下心来:
“噢!小孔的父亲原来是孔从洲将军,我知道他。”
毛主席对女儿这桩婚事十分满意,在得到父亲允许后,两人决定趁着暑假放假时结婚,毛主席还说自己要亲自参加婚礼
图|李敏、孔令华婚礼的合影照
不过,1959年夏,毛主席在庐山开会,差点耽误了女儿的婚事,因为已经过了女儿原定的婚期,毛主席还特意打电话回去,并亲自写了一封信,希望女儿能推迟婚礼,一定要等到他回去。
1959年8月下旬,毛主席开完会,立刻马不停蹄的往回赶,回家后的第二天就把李敏、孔令华叫来,商量准备宴请的客人名单。
算起来,这桩婚礼既简单又不简单。因为在四个子女中,毛主席亲自参加儿女结婚典礼的,就只有毛岸英、李敏。
在毛主席嘱咐下,这场结婚典礼办的并不隆重,只邀请了30几个亲朋好友做宾客,婚礼也很朴素,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就连婚床都是由两块床板简单拼出来的。
依照之前的约定,毛主席亲自主持女儿的婚事,并对两个新人说:
“祝福我的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生活幸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图|孔从洲夫妇与子女合影(后排左一为李敏)
不过,在女儿婚礼的当天,毛主席显然是异常的高兴,原本不喜饮酒的他频频站起身向前来参加婚礼的朋友敬酒,还拉着孔从洲的手反复跟人介绍:
“这位就是我的亲家,李敏的公公,孔从洲同志。”
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儿,毛主席亲自为外孙取名取名孔继宁,还幽默的对周围的人说:
“我70岁官升一级。”
家里添了第三代,毛主席时常抱着、亲着小外孙不撒手,孔继宁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平添了无数的欢乐。
二随着时间推移,毛主席身边的子女大多都离开,各自忙碌自己的事业和工作。
李敏、孔令华离开中南海后,过上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每天自己生火做饭,李敏以前从来没干过这些事儿,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就连蒸出来的饭也时常是夹生的,可慢慢的熟练以后,李敏也能做的很好,后来回到中南海,李敏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父亲,毛主席很高兴,他觉得女儿长大了。
图|毛岸英与刘思齐
当时,李敏和孔令华都在国防科委上班,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回家,家里开支也不小,夫妇两人都是依靠工资生活,还要拿出一笔钱来给母亲贺子珍,日子始终过得是紧巴巴的。
在毛主席众多子女中,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尽管毛主席始终将刘思齐视为亲生女儿一样照顾,但也不得不为她的未来考虑,1962年,刘思齐同空军学院教官杨茂之结婚,才算是彻底了却了毛主席心里的一件大事。
毛岸青因为早年的经历,身体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回国后就在大连疗养,1960年,毛岸青与邵华结为夫妇。1970年,邵华生了一个孩子,毛主席亲自为孙子取名毛新宇。
随着李敏、毛岸青都解决了终身大事后,毛主席又开始担心女儿李讷的婚事。
图|毛岸青与邵华结婚照
正如天下间大多数父母一般,毛主席很操心女儿的终身大事,一直到后来李敏怀了二胎,李讷还是孤身一人,毛主席特意把她叫过来嘱咐:
“我的娃娃,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
李讷也很委屈,她无奈的对父亲说:
“我不是不找,是找不下啊,我总不能去大街上抓一个吧。”
1966年,李讷从北大历史系毕业,1970年,李讷响应国家号召,到江西五七干校去劳动锻炼。
毛主席虽然不舍,但还是同意女儿去锻炼。
图|毛主席与女儿李讷
因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李讷很少与外界交往,因此婚事一直不是很顺利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时,李讷已经年过三旬,很多人都关心她的婚事,当时毛泽民的女婿曹全夫任五七干校党委书记,他给李讷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但都不是很如意。
因缘际会下,李讷结识了在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内部招待所服务员的小徐,小徐为人热情开朗,时常帮助李讷,时间一长,两人产生了恋情。
本就对子女婚事不干预的毛主席后来看了报告后,还专门跟人了解了一番,见两人确实有感情基础,毛主席提起笔在报告上重重的签了两个字——同意。
可遗憾的是,李讷与小徐结婚后,矛盾越来越多,最终两人选择了离婚。
毛主席后来得知此事后,顿时伤心落泪:
“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
李讷1973年结束锻炼后回到北京,并被安排了工作,但也许是考虑到父母工作忙碌,也许是出于躲避父母问询的想法,她没有选择回去,哪怕生活上过得很艰难,她也没去找父亲。
可毛主席自始至终都很挂念女儿,他知道女儿生活困难,特意嘱咐从稿费中拿出3000元来给她,后来又嘱咐中办给李讷账户上打5000元。
图|毛主席与女儿李讷
不久之后,李讷就收到了这些钱,还有一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知道是父亲挂念自己,李讷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当时,毛主席还考虑到女儿李敏也生了二胎,家庭情况也不好,于是给大女儿李敏也拿了8000元。
一直到1974年,李讷才带着孩子到了中南海,同毛主席见了面。
毛主席那时身体很不好,又患有白内障,医生本来嘱咐不许流泪,但在见到女儿的一霎那,毛主席还是忍不住落泪,他埋怨女儿:
“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
“你的婚姻失败,爸爸是有责任的。”
“为什么才回来?有困难就和爸爸说呀。”
图|毛主席
李讷也很倔强,为了不让父亲担心,她对毛主席表态:
“爸爸,路是我自己选择的,再苦也会坚强地走下去。”
三毛主席晚年始终渴慕子女的陪伴,只是有些时候身不由己。
1973年,毛主席八十大寿,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将子女全都叫来,只是遗憾的是,李讷当天未能赶来。
李敏、孔令华夫妇、毛岸青、邵华夫妇都拖家带口的来到中南海,给这个冷清的地方平添了些许热闹。
“毛家往上数十代,年龄超过80岁的只有两个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毛主席一席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李敏在一旁接话:
“爸爸您说的哪里话,现在您带领全国人民有了好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以后八九十岁,就算不上高寿了。”
图|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71岁生日宴请劳模
毛主席过生日,一般很少接受宴请,只是在生日这天会邀请一些老友聚一聚,吃个饭,但通常吃的也不会太好,这和毛主席一贯节俭的风格又很大关系。
1952年12月26日,毛主席一大早醒来,就把身边的保健医生和行政秘书王鹤滨陪他吃饭。
尽管这天是毛主席生日,但桌子上摆的菜并不丰盛,只有辣椒、腐乳,一直到上了桌以后,王鹤滨才知道毛主席请他们吃饭时因为过生日,当即站起来为毛主席祝寿,不过毛主席却摆了摆手说:
“王医生,咱们不祝寿,就吃碗清汤面吧。”
毛主席说着话,站起来就要给王鹤滨盛面,王鹤滨赶紧站起来接过毛主席手中的碗,先给毛主席盛了一碗面。
195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六十岁大寿,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一年是整寿,要庆祝,那时世界上不少国家马列主义政党、友好团体和人士发来的贺电、贺信,热烈祝贺毛泽东60大寿。可毛主席却在事后嘱咐:
“这些贺电、贺信一律不准公开发表。”
图|孔令华、李敏夫妇
同样就是在这一天,毛主席把身边工作人员叫到身边,大家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就算是过寿了。
让李敏印象深刻的是,是1959年毛主席过66岁生日。
“也许是这年心中几大愿望得以实现起了作用,这次爸爸居然同意举办生日庆祝活动了!”
因为李敏记得很清楚,以前无论身边的人怎样劝说,毛主席始终拒绝为自己过寿,可这一年出奇的是,李敏只提了一次,毛主席居然点头破例答应了,在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后,中南海一下子就热闹起来,简直是有种过节的气氛。
厨房的师傅们特意为毛主席这次过寿,准备了两桌风声的饭菜,在毛主席身边不仅仅是他的子女们,还有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孩子们,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上了桌。
毛主席始终与孩子们说笑、逗乐,吃完了饭,毛主席提议与大家一起合个影,所有人一听都很高兴,都涌了过来。
“那欢乐的场面,热闹的气氛,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图|毛主席
不过,从那以后,李敏就再难见到父亲脸上的笑容。
1969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李敏被单位安排到河南遂平县莲花湖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一直到1971年以后,李敏才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李敏偶然见了父亲一面,她发现父亲一下子比过去苍老了许多。
生老病死始终是人的客观规律,无论是谁也不能违背,毛主席在生活中也从不讳言生死,只是在人世间,他还有很多牵挂的人和事儿。
1973年,李敏去庆祝父亲八十大寿,谈到了身体情况,毛主席摇摇头:
“生活环境再好,也抵不住衰老,这是个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召集来你们不容易,估计这也是最后一回了。”
毛主席说这句话时显得很随意,却让坐在一旁的毛岸青也忍不住泪目,李敏赶紧把外面玩儿的孩子们叫回来,让他们坐在父亲身边。
“爸爸您说哪里话,您的身体还好着呢。”
图|李敏与李讷
“好坏我自己心里清楚!”毛主席勉力端着茶杯喝了一口:
“腿不能走路了,手拿不住筷子了,我自己连饭也不能吃了,说话别人也听不明白,快去见马克思了,孩子们都还小,平时我也不麻烦你们,趁现在我还能说话,把应该说的都说了,万一我不在了,你们都要好自为之。”
听到毛主席说的这句话,李敏和邵华也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在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毛主席仍然牵挂着没回来的李讷,回头又看见李敏坐在一旁,还叮嘱了她一句:
“你要好好过日子。”
李敏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她走到父亲身边对他说:
“爸爸您放心,我不会离开您的。”
遗憾的是,李敏后来见父亲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一次再见时,已经是毛主席逝世前几天。
病痛中的毛主席也许是感受到了女儿来到身边,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断断续续的问:
“娇娇你来…看我了…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呀?”
李敏听了父亲这句话,简直是心如刀绞,她很想告诉父亲真相,只是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口。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梦到父亲,梦境里她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她刚从苏联回国,来到了北京香山双亲别墅,父亲慈爱的望着她,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喊:“娇娃”。
几次午夜梦回,李敏都从梦中惊醒,泪水打湿了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