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完《琅琊榜2》。
在我看来,两部剧都非常优秀,之所以大家更加偏爱第一部,是因为第一部更像是一部爽剧。
在林殊的一步步谋划之下,靖王打败了太子党和誉王党而成为了太子,如愿为赤焰军翻案。
《琅琊榜2》看起来就憋屈多了,祁王的儿子萧庭生带领长林军保家卫国,虽然梁帝萧歆(靖王的儿子)对长林王府荣宠不断,但长林王府依然会遭到皇后和朝臣们的忌惮。
梁帝死后,荀白水一句:“长林之罪,罪在将来。”
长林王府终究落得一个悲凉的结局。
个人觉得《琅琊榜2》更反映现实。
第一部中,众叛亲离的梁帝萧选对林殊说过这么一番话:
“并非朕生来无情,只要坐在这龙椅上,人自然是会变的。林燮想要的朝局,他想要的那个天下,朕给不了他,祁王也不可能给他,永远没有人能够给他。”
看完《琅琊榜2》才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其实这何尝不是赤焰军冤案的真相呢?
也是长林王府落得如此结局的缘由所在。
01、梁帝萧选的猜忌心《琅琊榜》第一部中,梅长苏终其一生就是为了给赤焰军翻案。
在大殿之上,太子带着众大臣恳请梁帝重审当年的赤焰军谋逆案,梁帝恼羞成怒,拒不接受。
这时梅长苏缓缓站起身来,讲述几十年来,林燮数次救梁帝于危难之中。
“景运26年,陛下尚是太子,遭人陷害,屠刀悬颈,林燮拼死找回证据面呈先皇,才救回陛下一命。
景运29年,五王之乱,血洗京城,林统帅亲率300骑兵,冲进禁军营,力保陛下登基。
开文十年,西晋失守,金陵围城,林帅自北境千里勤王,血战三日,方平京城之乱。”
梁帝恼羞成怒,愤然离开大殿。
最后梁帝深知太子已经掌控了局面,已经无法力挽狂澜。
梅长苏告诉他祁王临死之前的感言:“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梁帝终于放下了所有的戒备,同意重审这件旧案。
此时他的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其实祁王的忠心和仁厚,梁帝何尝不知。
祁王并没有造反的必要性,当时他已经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将来这个天下顺理成章就是他的,何必要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而造反呢?
再说林燮,他一直以来誓死保护梁帝萧选。
梁帝登上皇位后,林燮为他灭了滑国,保证了北境的安全,他的侄儿子就是未来君主,他也没有造反的可能性。
可因为猜忌心,当夏江和谢玉呈上几件所谓的证据,梁帝便将林府满门抄斩,祁王也被赐死。
其实,说穿了就是功高盖主,梁帝感到了一种无法控制局面的恐惧感。
萧选对此何尝不知,所以他向林殊下跪,其实也是表达心中的愧疚之情。
但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他依然不会有丝毫犹豫,对赤焰军和祁王痛下杀手。
就如他所说,坐上了皇位,人心就会变了。
这就是巍巍皇权带来的反噬吧。
02、萧歆和庭生之间的兄弟情记得梁帝说出那番话时,林殊愣了一下,继而信心满满地反驳他:
“你迷失在了皇权之中,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
他果然没有看错景琰。
景琰不仅自己做到了,还把太子萧歆教育得很好。
萧歆即便是日后登上了帝位,依然对长林王庭生信赖有加。
两人兄友弟恭,着实令人感动。
虽然当年林殊和靖王都没有将庭生的身世告诉他。
当初林殊从掖幽门庭救出了三个孩子,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梅长苏唯独对庭生最好,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和圣贤做人的道理。
他对庭生格外的照顾和关爱,即便是言豫津看了都忍不住吃醋了,说他太偏心。
除了这之外,梅长苏还曾借飞流之手,送给庭生一件宝物金丝软甲,这可以是世间难得一件的宝物,当时的靖王都连说太过贵重,不能接受。
同样,靖王对庭生也非常好。
之前,他无法把庭生从掖幽庭救出,身为皇子的他总是三番五次地去看望庭生。
待到庭生被救出之后,他更是将庭生养在身边,赤焰军翻案之后,身为太子的他还把庭生收为义子。
之后他还要庭生将一个无字的灵牌放在家中,用来祭拜。
这些种种,我想庭生心中定然还是能够猜到几分的。
但是庭生心中从来就没有怨恨之心,更没有想要造反的意图。
因为他感念萧景琰的养育之恩,感恩于林殊的教导之情,最重要的是他继承了祁王的品性和风骨。
庭生及长林王府一直对梁帝忠心耿耿,从来就没有二心。
为了不让人抓住话柄,他从来不参与朝堂上的政事,一心只为大梁守护好北境的门户。
即使有战功在身,他也从不自傲,出入皇宫也是安守礼仪规矩,就连世子萧平章也是恭顺谦卑,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身份。
他们知道越是身在高位,越是引人注目,越容易引火上身。
梁帝萧歆对他视若长兄那般尊敬和信任。
每次遇到重大抉择,举棋不定之时,梁帝萧歆总会询问庭生的意见,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记得《琅琊榜2》一开场有段剧情。
长林王禀告梁帝,他发现敌国征集了大批粮草囤于边境,看来有意大举进犯,希望梁帝将行台兵符赐于他。
中书令宋浮极力反对,称仅凭一些臆测不应急切调动兵符。
梁帝却二话不说,将兵符交给了庭生。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大臣们的顾虑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战场上的形势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局面。
梁帝深知这点,更是出于对庭生的信任,所以才会鼎立支持他。
03、皇后和荀白水的恐惧和担忧这样的信任和情谊着实令人感动,却也令满朝的大臣感到惶恐。
尤其是荀皇后和大臣荀白水。
他们觉得梁帝太过纵容长林府,给予他们太大的权力,最终会给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
不过好在梁帝心中明白,庭生是绝对不会背叛自己。
荀白水和皇后只好在暗中做点小动作。
可惜的是好人不长命,萧歆身体越来越衰弱了。
梁帝自知时日不多,便下了一道旨意,赐萧平旌三品怀化将军之衔,兼领甘州营主将。
在驾崩之前,他当着满朝文武和后宫嫔妃的面托孤,要长林王亲自辅政太子。
萧歆的这些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钳制了荀太后和荀白水,但是他们的心里就更加恐慌。
父亲为辅政大臣,儿子是长林军的统帅,而太子又太年幼。
这样的局面,确实令太后惊恐不安。
荀白水虽然深知长林王爷忠心耿耿,一片丹心。
但是他觉得人总归是会变的,难保他一辈子不起异心。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就晚了,还是要提早消除隐患。
于是,他们提出要新编皇家羽林营,就是为了换上新人,消除长林王的影响力。
长林王担心那些数代恩养,把一个忠字刻在心底的老军户全部遣散,新募的兵很难把皇帝放在心上,毕竟羽林营要守卫的是帝都的大门。
可是他的担忧在皇后和荀白水看来,就是他别有企图,另有打算。
由于皇后和荀白水的猜忌,双方的矛盾越发冲突。
后来萧平旌立下了战功,大大挫败了大梁的主力军,保边境几十年的平安。
可是太后和荀白水担心如此一来,萧平旌立下战功更加有影响力河号召力了。
所以称萧平旌抗旨不尊是对皇帝不敬,丧期用兵是对先帝不敬,乃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长林王在大殿之上对小梁帝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后,病重身亡。
在太后和荀白水的力主下,小梁帝不得不下旨撤销萧平旌的怀化将军,收其兵权,诏令其离京守孝。
还撤消了长林编制,另立北境的旗号。
长林王府就此彻底没落了。
萧平旌和大嫂侄儿来到了琅琊阁生活,彻底远离了朝廷和大梁。
后来,小梁帝被萧元启逼宫时,萧平旌振臂一挥,召集了上万长林旧部去解救小梁帝。
这虽然是大功,但也预示着大的危机。
而且经过这次反叛,小梁帝的心态也起了许多变化。
所以,萧平旌执意离去。
这或许就是他和小梁帝两人最好的结局。
结语:看完《琅琊榜2》后,更能够明白当初萧选说的那句话了。
作为臣子,一旦功高便会震主,坐在皇位上的人很难不胆颤心惊。
即便是皇帝能够坚信不疑,也难保身边人,和别有用心者的一再挑唆,最后总是难有好的下场。
这也是当年赤焰冤案的真相。
或者这就是真实的人性,活生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