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聪明,是对孩子能够做到这3件事,这才是真正有远见

知和大叔 2024-10-24 11:53:38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感慨万千。

这部纪录片花了近60年的时间跟拍14个孩子,每隔7年就会记录一下他们的成长轨迹,时间跨度从童年到老年。

这些性格迥异的性格,小时候看不出彼此之间的差距,但是长大之后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小时候那些缺乏父母陪伴,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没有自信,整个人生也是变得迷茫与悲观。

与之相反,小时候经常能够得到父母陪伴的孩子,从小也在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那么他长大之后往往会拥有远大的理想和不凡的见识,自己的人生也会变得熠熠生辉。

可以说,孩子长大之后能够有出息,与父母有着密切的关系。

既然如此,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不要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做自己该做的正确事,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请记得,父母最大的聪明,是对孩子能够做到这3件事,这才是真正有远见。

1做到不使用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显示:

现实生活中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智商平均数,要比没有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孩子智商低20%。

最可怕的是,家庭暴力带来的心灵创伤要伴随孩子一辈子,挥之不去。

童年时期经历的阴影会塑造自己自卑、胆怯、悲观的性格,在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抉择。

甚至也会影响自己惧怕与他人接触,导致自己形成自闭的性格,人生之路会越走越窄。

父母的聪明,就是能够做到不使用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除了身体上的伤害,也包括语言上的攻击。

因为言语上的句句诛心,同样可以击垮一个人,让他们的人生黯淡无光。

不管遭遇什么样的问题,有话好好说、有事多商量,不要仗着自己父母的身份,去刻意惩罚孩子,而是要讲究有效的教育方法。

请记得,一个家庭教育的底线,就是从拒绝家庭暴力开始。

2做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诗人纪伯伦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真正聪明的父母,从来都不会把处处控制孩子,而是懂得尊重他们的成长,也能明白彼此的关系不是从属,而是平等。

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够做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是事事替他们包办,每一次都要替他们做选择。

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对于孩子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掌握选择的能力,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父母太过担心孩子的得失,包揽了孩子所有的选择,其实就是剥夺了他们自己的思考的能力,也让他们失去了真正做自己的机会。

当孩子真正能够选择时,长大之后才会拥有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也会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遇见生命中最好的自己。

不要事事为孩子安排好,而是真正给予尊重,可以在一些重大选择上为孩子兜底,但是一定要做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3能做到对孩子多一些褒奖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

意思是说,如果从一群孩子中选择十个人,然后依次告诉他们是学校里最有前途的人。

等到几个月之后,如果再次回访就会发现,这十名学生成绩不仅提高,性格也会更加乐观自信。

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能够多给他们一些褒奖、鼓励,不仅能够让他们多一些信心,还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于孩子的成长帮助巨大。

对于一些父母而言,似乎总觉得如果自己经常夸奖孩子,会让他们产生骄傲,对于成长来说并没有益处。

骄傲的确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如果总是不给予孩子褒奖,而是以批评、否定的方式教育,哪怕他们自身成长很快,也会在性格上变得自卑、柔弱,没有前行的勇气。

也有一些父母不想夸奖孩子,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夸奖,怕自己说错话。

正确的褒奖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好的人,在夸奖上可以这样说:

宝贝,在我心里,你是最棒的!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努力,你就是最优秀的。

这样的表达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视,也会更加有信心去面对人生挑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4知和大叔说

宋庆龄说:

“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不仅要好好陪伴,更要做到正确的事情,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让自己做到不使用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就不会带给孩子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伤害,让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才会越走越远。

让自己做到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就是不要事事替孩子包办,让他们在成长中具备选择的能力,长大后在人生的路口明白适合自己的抉择,才会行稳致远。

让自己做到多给孩子一些褒奖,让他们拥有自信与勇气,更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在人生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愿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的悉心养育下,培养出良好的品质与优秀的能力,收获光明灿烂的未来!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