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引力!广东城市招商有“变招”

财闻到 2024-11-09 13:16:52

作者:程浩

编辑:于长洹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梁远浩 摄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全面推进,地方招商引资模式迎来了一次深刻变革。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诸多文件,都指向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打破过去拼税费、拼补贴的传统模式。各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动作,这举动意味着地方招商引资正加快摆脱过去的“零和博弈”阶段,多元化招商引资模式正在补位。

11月8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

当天上午,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汕头、湛江等13个地市集体亮相,向现场上百家跨国企业推介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各出巧招高招“争夺”外资目光。

新形势下,广东各地正在转变思维、强化服务、找准优势,因地制宜探寻契合自身、迎合趋势的招商引资新路径。“税收优惠”式、“奖补”式招商引资已不再出现在舞台之上,相反,资本招商、以链引商、集群招商、科技招商、金融招商、平台招商等更具活力、更市场化的全要素招商方式,成了广东各地招商引资的“关键词”。

毫无疑问,一个城市“后招商”时代已悄然而至。然而,对于这个系统工程,招商能力、配套服务、运行绩效仍时刻考验着地方政府。如何突破区域之间招商壁垒,通过打造综合优势来吸引创新要素聚集,进而构筑从招商到发展的新范式,这场比赛似乎才刚刚开始。

1

从引一个项目到建一个生态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要素驱动型模式。传统招商模式下,产业补贴和政策扶持也成了地方招商之间存量式的“零和博弈”。

不过,这种局面已经“破冰”。今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明确禁止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招商手段,给各地政府摆出了一道招商新题——当“以税引商”等同质化竞争手段已日暮途穷,唯有及时调整思路和模式,从比拼优惠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方能越早掌握发展主动权。

当招商引资重回“起跑线”,广东不少城市率先开始了产业链招商等新方式的布局。今年6月,广州发布“招商引资20条”,这被视为广州城市招商引资的重大革新,其中一条就是统筹政策协同,严禁各区“政策比价”,而产业链招商的优先级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因地理接近,可以使生产率和创新利益提高,交易费用降低,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

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广东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培育了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招商的视角来看,当下,广东不少地方都已经意识到产业链招商的重要性——即立足本地产业禀赋,针对性地延链、补链、强链,精准识别产业链中的高价值环节和缺失环节,从而锁定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目标企业,实现从招引一个项目到构建一个生态,避免了盲目招商和“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现象。

广州市商务局(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局长张海波表示,广州在夯实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长引擎,聚焦“数、碳、医”,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双碳”经济和医疗经济三大主赛道,抓紧形成符合国家最新产业部署要求的细分产业赛道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强市。

惠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乾森在招商推介时表示,当前惠州正大力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优势主导产业已经发展成链,并与资金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企业来到惠州更容易找到合作机会、解决配套问题。

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芦湛表示,东莞正围绕“8+4”产业集群不断延链补链拓链,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向广大投资客商开放自动驾驶、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应用场景,准备了“空间+基金+政策”大礼包,全方位保障项目落地需求。

面向全球招商,重点招什么?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明确提出,重点围绕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5个未来产业集群,瞄准世界500强、专精特新企业,招引一批制造业项目、总部型项目、外资研发中心,推动各地市重点招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石化和人工智能等高水平制造业项目。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新设制造业外资企业1078家,同比增长29.9%;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广东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492.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0.9%,这个比例也创下了该省近5年来的新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也将首次举办专题产业应用场景招商对接活动,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5大新质生产力产业,展示场景需求的“机会清单”和场景应用的“能力清单”。

受访专家表示,产业链招商能够有效引领和吸附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更能够增强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优势。未来,广东各个城市应强化产业链思维,从“项目思维”向“链式思维”的转变,更加注重上下游配套关系,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全要素招商打造“强引力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广东作为其投资兴业、扩大版图的沃土,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50家在广东布局。近几年,广东还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企业超百亿美元的投资,不少外资企业在广东设立研发中心、服务中心。

当前,独立的投促机构,专业招商团队,针对性的靶向招商,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不可或缺的一环。

就在不久前,广州组建了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投发委办”,全面领导全广州市投资发展工作,研究协调投资发展工作重大问题,为项目提供洽谈至投产全链条服务。张海波介绍,这一新机构将从多维度整合、统筹全市招商资源,服务、推进项目落地,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投促机构+平台公司”模式,逐步蹚出了地方招商引资的创新路,为“全员招商”做了松绑。由投促机构负责科学、专业的市场化经营决策,平台公司为入驻企业提供产业生态服务,市场化招商机构以结果为导向落地产业项目。

事实上,从政策奖补阶段向市场化、专业化招商阶段过渡,招商工作需要改革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思维方式和逻辑,目前产业、科技、资本、人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全要素招商”已经是大势所趋。通过与市场化招商机构紧密合作,广东各地正加快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政府投行队伍”。

一位市场化招商机构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看,过去政府主导的招商模式正在被具备丰富市场知识和资源配置能力的专业招商机构所补充,平台公司招商、资本招商和科技招商等更具活力、更加市场化的“全要素招商”模式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以投带引”是合肥招商模式的关键一环。过去十几年间,合肥产业投资几乎撬动了国内显示屏、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这吸引着广东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手笔打造基金集群,以基金为杠杆吸引和培育新兴产业。

继1500亿元产投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后,今年广州新设100亿元天使母基金,首支百亿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基金。广州大力发展耐心资本,推动形成近悦远来的产业发展沃土,广州仅投向生物医药领域基金就超过300只,认缴规模超2800亿元。

深圳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振强介绍,上个月,《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并提出培育引导耐心资本、大胆资本,到2026年,力争形成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深圳提出的“大胆资本”支持创投产业发展,利于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中山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郑冠廷也表示,该市设立规模11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还设立“数字贷”“助保贷”“科技贷”等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除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外,近年在重大项目招引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很多城市把砝码放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科技招商也成为焦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观察发现,广东多地也相继出台了科技招商政策,以期培育出更多创新引领型企业。

例如,肇庆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龙树德介绍,围绕肇庆市“主导+特色”产业体系,肇庆每年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发展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团队分四个层级分别给予200万~1500万元、领军人才分四个层级分别给予100万~6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再如,广州提出“科技招商”,推动形成“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创新生态;深圳光明区探索“产学研”联动招商模式,以合成生物为例,近3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约有40%落户深圳,光明区集聚了其中的近80%。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广东各市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正从政策驱动转向“硬实力”。新模式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改变,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聚焦提升营商环境、服务能力、文化建设等“软实力”,形成从企业招商、投产、开业到后续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让企业更专注于创新发展。

本期编辑 陆秀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广东为何能拿下“八连冠”?

“深蹲跳”!广州2%的经济增速背后隐藏着什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