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还记得你上一次买阿迪达斯是什么时候吗?
当然创造过无数销售奇迹的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销量连续八个季度下滑,市值蒸发1800亿,超过2000家门店关门大吉……
更令人唏嘘的是,曾经那些被年轻人疯抢的“爆款”,如今只能沦落到五折甩卖,甚至被网友戏称为“五折迪”。
究竟是什么,让昔日的“鞋王”走到了今天这般田地?
信息来源:《中国市场销售频繁遇冷 阿迪达斯大中华地区连续七个季度业绩下滑》,证券日报。
阿迪风波
1997年,阿迪达斯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迅速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设了首批专卖店。
彼时的中国消费者,对于运动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耐克”和“李宁”的阶段,阿迪达斯则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品牌理念,迅速吸引了一批追求潮流和个性的年轻消费者。
随后阿迪达斯更是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的品牌定位和强大的产品力,成功地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并迅速成长为与耐克比肩的运动巨头。
然而,盛极必衰,这句话似乎在阿迪达斯身上得到了应验。
2021年3月,一些西方国家以所谓“强迫劳动”为借口,对中国新疆棉花进行无端指责和制裁。
在这场风波中,不少国际品牌迫于压力,选择跟随西方国家的脚步,对中国纺织行业发起无理抵制,阿迪达斯赫然在列。
信息来源:《西方企业碰瓷新疆棉花引不满》,人民日报,2021年。
在他们眼中,中国市场似乎只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提款机”,中国消费者也只是一群容易被“品牌效应”轻易忽悠的“韭菜”。
殊不知,他们高估了自身的影响力,低估了中国消费者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决心,中国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中国消费者也早已不是盲目追捧洋品牌的“冤大头”。
很快,明星纷纷宣布解约,电商平台下架相关产品,消费者更是用脚投票,拒绝购买任何带有阿迪达斯标识的商品。
迫于压力,其前CEO罗思德甚至公开表示“我们在中国犯了错误”,但这种轻描淡写的道歉,显然无法平息中国消费者的怒火。
从此之后,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曾经人满为患的门店,如今门可罗雀,曾经被炒到天价的“爆款”,如今只能堆积在仓库里,任由其打折促销。
数据不会说谎,2022年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营收断崖式下跌31%,曾经稳坐的体育品牌“世界第二”的宝座也被加拿大品牌取代,曾经在中国市场积累的26年口碑和市场份额,几乎毁于一旦。
但面对销量下滑的困境,阿迪达斯并没有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简单粗暴”的道路——打折促销。
于是,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阿迪达斯各种“骨折价”、“清仓大甩卖”的促销信息。
但是,打折促销并不能掩盖阿迪达斯产品创新乏力的根本问题。
从早期的“椰子鞋”到后来的“Stan Smith”,阿迪达斯曾经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出色的产品设计,在中国市场收获了无数拥趸。
可是,近年来,阿迪达斯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乏善可陈,除了Yeezy系列之外,几乎没有能够引发市场热潮的爆款产品。
2023年推出的“兔年限定”系列,更是因为设计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严重脱节,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吐槽,被指责为“敷衍”和“不尊重”。
当然,阿迪达斯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从快时尚巨头H\&M,到奢侈品牌D\&G,这些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洋品牌”,如今都纷纷跌落神坛,不得不为自己的傲慢和偏见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与这些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本土运动品牌近年来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品牌的崛起
以李宁、安踏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已经开始逐步摆脱“低端”、“山寨”的标签,凭借着对本土文化的深刻洞察和不断提升的产品力,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李宁推出的“悟道”、“韦德之道”等系列篮球鞋,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和设计,赢得了专业运动员和篮球爱好者的认可,安踏则与中国航天合作,推出了“氢科技”跑鞋,将航天科技应用于运动产品,引发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除了李宁和安踏,还有特步、361°也都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曾在2021年因捐赠5000万物资驰援河南而“意外走红”的鸿星尔克,也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不断提升的产品力,实现了逆势增长,2022年营收达到28.43亿元。
很显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民族自信的回归,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洋品牌”,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性价比以及品牌所传递的价值观。
当然,阿迪达斯的中国败局,也给所有外资品牌敲响了警钟。
中国市场不是一块可以随意收割的“韭菜地”,中国消费者也不是一群没有分辨能力的“冤大头”。
想要在中国市场赢得未来,就必须抛弃傲慢与偏见,真正做到尊重当地文化、重视消费者情感,与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共同成长。
放眼未来,中国运动市场依然充满机遇和挑战。
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品牌知名度高低,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倾听消费者声音,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而且,现在大家都在网上买东西,所以线上平台越来越重要了。
国货品牌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提升用户体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渠道销售体系。
当然,中国运动品牌要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要学习借鉴国际品牌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立足本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品牌。
笔者认为
对于中国本土品牌来说,阿迪达斯的败局既是警示,也是机遇。
中国运动品牌要抓住机遇,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