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很害怕会失望,因为《追风筝的孩子》让我对胡赛尼的下一部作品期待万分,但越期待就越担心会有落差,处女作就这么精彩,第二本小说超越得了吗?
这种心情在我翻开《灿烂千阳》之后,就消失无踪了。
而读完之后,我认为《灿烂千阳》不输给《追风筝的孩子》,里头描写的爱与情感,甚至更深刻动人,更加珍贵难得。
《追风筝的孩子》是两个男孩的故事,而《灿烂千阳》则描写两个女人的遭遇,作者藉由玛丽雅姆与莱拉的人生,勾勒出了阿富汗女性在战乱底下的悲惨模样。
她们在残酷的世界里求生存,彼此扶持和鼓励,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带给对方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面对不断的屈辱和虐待,她们学会坚强地面对每一天,纵使希望遥远得像星星一样那么不可触及。
她们的人生,就像一条被鲜血溅得斑驳点点,被泪水浸得湿痕片片的破布,任人踩踏与蹂躏,没有人重视,也不会有人在乎,当尊严都被剥夺,那人还剩下什么?
当人的尊严与权利都被掠夺而去,当幸福和希望都随风而逝,那人还剩下什么?
当一切期望的都已改变,从失望一路跌成绝望,生命,还留下些什么呢?
我想,是本质,生命的本质,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很抽象的名词,它是生而为人的理由,是深层的,是不会被抹灭的,抢不走,夺不去,它是人的价值,是一种越苦越难熬,越磨越历练,就会越光亮的东西。
在玛丽雅姆拿铲子结束拉席德的生命时,她终结了最大的苦难,拯救了莱拉的性命,就像书里写的“这是她毕生第一次自己决定人生的道路”。
令人鼻酸与动容的是,这四十多年来,她累积多少痛苦,沉淀多少悲伤,才终于第一次做主,第一次能对自己决定的人生负责,她选择了勇敢的革命,和伟大的牺牲。
这份对莱拉的爱和自我的勇敢觉醒,是光芒万丈的,是耀眼辉煌的。
当时内乱不已的阿富汗,就像永夜的世界,没有一丝希望的光线,但玛丽雅姆与莱拉之间的那份珍爱,就像灿烂千阳一样,照亮了一切。
这就是人的本质,往往在困顿与苦难中,才能显现出来,就像生蚝在沙子嵌入伤口后,才会使尽全身力量疗伤,分泌生命的汁液,一层一层包围沙粒,因此形成美丽耀眼的明珠。
那些入侵的沙尘,或许带来刺痛与伤口,但也激出了生蚝原本从未有过的力量,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才因而造就出来。
人,何尝不是这样?
只是灿烂千阳里所描述的苦痛,往往沉重与残酷得令人无法承受,很难想象在那样的压迫与欺虐之下,两个女孩是怎么度过那段暗无天日的生活?
越这样想,越为玛丽雅姆的死而深深叹息,越为莱拉的重生而感到欣慰,作者结局的安排也很巧妙,给了故事一个交代,让人感到那振翅欲飞的希望。
那份珍爱,不只在莱拉的心里扎了根,也在读者的心上发了芽,让人挥泪之余,也更了解那看似理所当然的一切,有那么多人是渴望终身却仍碰触不到的,进而去珍惜所有,把握希望和梦想。
而那份珍爱,那份战乱中的珍爱,固然震撼人心,但和平的美好,绝对是人类最大的福祉。
《灿烂千阳》,给我再一次的感动,五颗星真情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