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成员国的外长会议上,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再度拿出援俄一事说事,还要中方为此“付出代价”,这是怎么一回事?就在同一天,媒体又爆料德国成了俄罗斯出口能源的“帮凶”,其中又发生了什么?
自俄乌冲突开打以来,欧盟就大面积切断了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尽管这对自身损害极大,但他们认为,自己有底气可以拖,拖到俄罗斯经济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这场仗就打赢了。
但冲突持续了这么久,俄罗斯不仅在战场上屡获战果,在经济上也因为“向东看”的战略,打开了新局面。这对美欧而言,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们将目光对准了中国,他们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同俄罗斯的贸易,才让俄罗斯得到了喘息之机。随后,他们便不断造谣,称中方在“军援”俄罗斯,企图通过这种手段,限制中俄的正常商贸往来。
中方自然不会接下美欧的黑锅,直接公开表示,要美欧拿出实际证据来。但直到今天,美欧都拿不出所谓的证据进行佐证。但即便这样,他们仍没死心。
11月18日,欧盟成员国举行外长会议,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公开表示,中国大力“援俄”,将会为此承担“后果”。
贝尔伯克的言论是老生常谈。对于类似的诬蔑,中方已经见过了太多。不过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仍是回应,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一直保持客观立场,这一点,同秉持“双重标准”的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希望有关国家,不要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抹黑中方。
但有意思的一件事则是,在德国外长发表言论的当天,德国媒体就爆料称德国在俄乌冲突的当下,仍在源源不断的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11月14日,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为质疑德国经济部的一项决策,那就是要求德国天然气码头不要再接卸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既然德国经济部有这样的政令,就意味着德国长期以来,都在接收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而对这个消息,德国经济部与天然气码头的运营公司都拒绝发表评论。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已经说明了一切。
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的发言人随后找补,表示不排除德国天然气码头承担了部分转口贸易的可能。显然,德国方面开始甩锅了。一方面承认了自己可能运输了俄罗斯能源,但一方面又表示,自己不是给本国用的,只是一个转运方。
德国“未来天然气协会”发言人也证实,在10月,欧盟进口的天然气中,俄罗斯占据了约16%的份额。
而这些能源被送到了哪里呢?《金融时报》指出,现在仍在进口的主要国家有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并且,数据显示,在德国能源公司的帮助下,法国今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已经创下了新纪录,超过了2018年开始供应的任何一年。
不得不说,这些西方国家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双重标准”。如果按照美欧的说法来看,法国、德国正在大力“军援”俄罗斯。美欧需要明白,乌克兰冲突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北约膨胀的政治野心,希望他们能够正视乌克兰人民的利益,早日劝谈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