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6日,苏联联盟11号威风凛凛地升空,搭载着三位宇航员,朝着空间站疾速飞去,最终顺利达成对接任务。
苏联举国欢庆,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前后停留了23天,一切都显得那样顺利。
29日,联盟11号回归地球。
本以为苏联航空会再次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完成人类史上的又一大壮举,可意外却让人感到猝不及防。
飞船成功着陆,可舱门开启之际,地面控制人员大惊失色,原来舱内的三名宇航员皆已不幸身亡,壮烈牺牲!
造成此次航天事故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1联盟11号的发射之所以备受瞩目,主要是因为它的“同门师兄”——联盟10号未能像计划中那样完成对接任务。
1971年春,苏联航空向前迈出一大步——向太空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以此来纪念天空第一人加加林飞行十周年。
一时间,人类航天事业迈入全新纪元,与此同时,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里,率先夺得航天事业的“先手之机”。
要知道,自上世纪 60 年代始,苏联便和美国在登月领域展开激烈角逐。
但随着美国在1969年发射的“阿波罗11”号横空出世后,苏联顿时在这场对拼中顿时处于下风。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苏联又怎会甘心落后美国。
于是,苏联部长毅然决然地大手一挥,下令航天工业构建一个能长期运转的空间站,期望苏联于太空探索领域能够扭转局势,占据上风。
“礼炮 1 号”承载着众多苏联人的梦想成功升空,尽管太空站已具雏形,然而这距离苏联人的终极目标仍相去甚远。
于是,两项任务的筹备工作随之展开:联盟 10 号为期 30 天的飞行规划,还有联盟 11 号长达 45 天的飞行计划就此启动。
在那个年代,航天事业堪称集高精尖技术之大成的领域,容不得一丝差错,其重要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可苏联还是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1971年4月21日,联盟10号如期发射。
然而,倒计时仅剩 1 分钟时,发射台服务平台突现故障,技术人员顿时手足无措,都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无奈之下,捣鼓了24 小时后才再次进入倒计时。
可他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故障又重新上演。
“故障的原因我们已经知晓,不会对发射以及航天员小组造成威胁,发射继续进行。”
负责人米申的一句话打消了在场所有人的疑虑,如果他知道后来的结果,米申绝不会说出这番话。
于是,22 日联盟 10 号启航出征,计划“礼炮 1”号完成历时二十余天的对接使命。
当联盟10号进入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航天员却始终无法进入空间站,即便宇航员使出浑身解数,仍旧无可奈何。
五个半小时的时间,对于航天员来讲就像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
最终,两艘航天器背道而驰,联盟 10 号无功而返。
苏联此次失败的经历无疑让美国人抓住了把柄,但米申仍旧坚定认为一切都是按计划顺利进行的。
那么原因究竟出在哪?
2多年之后真相才得以揭晓,原来联盟10号的对接装置存在问题,软硬件并未做好充分准备。
这也正是为何当时联盟10号的测距系统,始终显示飞船同礼炮1号存在9厘米间距的关键原因。
即便宇航员手动打开舱门,都无济于事。
把宇航员送入空间站这一伟大壮举,对于苏联来讲仅有一步之遥,他们当然不甘心。
一边是美国在舆论上的“唱衰”,一边是国内民众的期待,苏联必须挽回颜面!
他们重燃斗志,于同年 6 月 6 日发射了联盟 11 号,再次向太空进发。
鉴于此前教训,联盟 11 号任务的前半段进展尤为顺利。
当得知联盟11号的航向经过休整,抵达预定轨道并且不断接近空间站时,地面上的技术人员悬在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次日7时55分,两艘飞船完成对接,紧紧相连。
仅三个小时过去,各项准备皆已完备,飞船系统运行正常,气密性甚佳。此时,航天员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启舱门。
只见帕萨耶夫缓缓驶入空间站的工作舱。
此刻,他成为人类史上首位进驻太空站的科研人员,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瞬间令人难以忘怀。
一项项全新的纪录如期而至。
联盟11号在太空停留了长达23天,创下人类历史之最。
从太空“远道而来”的画面中不难看出,三人眉开眼笑,纷纷为伟大壮举感到骄傲。
但事情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由于联盟10号出现意外,导致联盟11号在准备过程中肩负的压力十分沉重。
三名航天员的磨合期十分短暂,还没来得及成为一个默契的工作团队,就被送上了太空。
于是,沃尔科夫于工作舱内嗅到烟味后,三人瞬间陷入慌乱无措的状态。
直到同地面控制人员取得联系之后,他们才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烟味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动力电缆上产生了小火花。
小火花看似微不足道,可对于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器而言,实则潜藏着莫大的威胁。
于是航天员向地面人员提出申请,要求立刻返回地球,可地面的控制人员却表现得无比“冷静”。
他们笃信当下的空间站一切安好,因而决然地回绝了航天员的请求。
3直至 6 月 29 日,航天员方才接到通知,随后相继从空间站的太空座舱转移至联盟 11 号之中。
沃尔科夫关闭连接舱门之际,顿觉异常,有一个状态灯始终未灭,此况意味着密封存有疏漏。
二十多天的工作十分繁重,三名宇航员早就身心俱疲。
当沃尔克分用尽全身力气,请求地面控制人员指挥下一步行动的时候。
却听闻要在传感器上放置一张纸片,这岂不是自欺欺人!如此做法,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果然,状态灯熄灭了,三名宇航员将自己固定在座椅上,踏上了返回地球的旅途。
当天晚上10点35分,再入过程开始,轨道舱和服务舱成功分离。
黑障期结束后,地面控制中心却预感不妙,即便多次恢复无线电联系,但始终没有任何反应。
二十分钟流逝,降落伞开启,飞船徐徐降落。又历经十几分钟,飞船终得成功着陆于地面。
救援队迅速赶往返回舱,打开舱门。
却悚然发现三名宇航员静躺其中,任凭他们竭力呼喊,始终未获半点回应。
根据法医检测,三人均肺部出血,且伴有严重的脑出血。
所采集的血样里,无一例外皆检测出高浓度的氮气。
这一切都表明,宇航员死于减压。
苏联举国上下都为三名宇航员的离世感到悲痛,然而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引起了苏联航天相关部门的沉思。
首先就是返回舱漏气减压阀的位置设计十分不合理。
不仅位置隐蔽,位于座位下面,并且无法触手可及。
宇航员察觉漏气声源于座位底下时,已然太晚,让补救的时机消逝无踪,徒留懊悔与无奈。
除此之外,或许急于弥补联盟10号的失败,联盟11号的准备阶段仍旧存在诸多纰漏。
该飞船属于临时改进的飞船,本身只有两个座位。
但为了尽快进入空间站,迫不得已临时增加了一个座位。
这就导致返回舱内过度拥挤,甚至影响到了宇航员的反应。
最为致命的是,就是因为过度拥挤,导致三名宇航员无法同时佩戴航天服,返回过程只能完全依赖返回舱。
倘若三人都佩戴好了航天服,即便发生漏气,他们也能逃过一劫。
结语在极为严谨的航天领域,绝不能容许苏联航天部门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此次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对飞船重新进行改进。
历时两年多,飞船安全性能得到全方位提升。
乘员数量也由原本的3人缩减至2人,并且要求宇航员在升空以及返回过程中必须佩戴航天服。
联盟11号的悲剧,让苏联航天部门得到启示,当他们重新踏上太空探索的道路后,的的确确有了显著的提升。
但三名宇航员——巴扎耶夫、多勃罗沃里斯基和沃尔科夫却再也看不到这样美好的一幕了!
参考资料:
1、央视网 《载人飞船历史上的几起重大事故》
2、《壮烈的丰碑礼炮1号空间站与联盟11号载人飞船》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3年第1期36-39 共4页
3、《 英雄悲歌——“联盟11号”的故事》 《军事文摘》 2018年第8X期42-45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