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年远离太阳15厘米,1亿年后远离15000千米,人类要怎么办?

星空承载梦想 2024-09-22 09:08:34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一直以来,人类都在不断的研究世界的奥秘,古代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 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地球就是唯一的世界,太阳和月球都在围绕地球转动,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并不是唯一的世界,在地球外面还有宇宙存在,而太阳并不是围绕地球转动,太阳是一颗恒星,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质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14,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太阳的质量非常大,不过地球和其它天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地球诞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现给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类出现以后,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地球诞生于太阳系诞生初期,在太阳形成之后,太阳周围的残余物质围绕着恒星形成了一个圆盘。

圆盘中的物质(星际尘埃等)在围绕太阳旋转的同时相互碰撞吸引,逐渐形成了几厘米大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继续相互吸引碰撞,聚合成更大的块状物,这些块状物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质量和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形成行星的雏形,原始地球也基本成型,刚形成的地球基本是各种石质物的混合体,平均温度不超过 1000℃。随着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引力势能的释放,内部逐渐升温,局部熔融。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开始分异,较重的物质,如铁和镍,沉积到地球的中心形成了金属核心;较轻的物质,如硅和氧,形成了地幔和地壳,地球就形成了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层结构。地球形成以后,由于温度的下降,地球表面发生冷凝现象,而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促使火山频繁活动,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挥发气体,成为了地球初期的大气。

在地球诞生10亿年后,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物,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能够知道,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简单生物进化而来的,由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由多细胞生物进化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进化为两栖生物,由两栖生物进化为陆地生物,人类就是由陆地生物猿类进化而来的,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地球之所以能够诞生生命,和地球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很重要的关系,根据科学家计算得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被精确定义为一个天文单位,大约是1.496亿公里。

这个距离确保了地球能够接收到适宜的太阳辐射,维持适宜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不过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地球每年都在以微小的幅度远离太阳,这个距离大约是15厘米,大家不要小看这15厘米,站在宇宙的尺度来说,这点距离微乎其微,不过要知道地球和太阳的寿命都是用亿来做单位的,这就意味着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将会变得越来越远,如果说再过1亿年,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又会增加多少呢?用数学公式计算,每年远离15厘米,1亿年就是15厘米乘以1亿,大约是1500000000厘米,相当于15000000米,也就是15000千米,这个距离对宇宙来说,能够忽略不计,但是对于地球生命来说,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会变远?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关系说起,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据这个定律我们能够知道,任何两个物质之间都是存在引力的,物质的质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大,地球和太阳之间也存在引力,其大小和地球和太阳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种引力使得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太阳的引力提供了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使地球能够在相对稳定的轨道上运行。如果没有太阳的引力,地球将沿着直线在宇宙中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导致地球在不同位置时与太阳的距离略有变化。这种距离变化虽然不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也对季节的温度和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都受到了太阳引力的影响,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会增加,难道说它们之间的引力变小了吗?其实这和太阳的质量有关系,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恒星,在太阳诞生以后,内部核聚变反应开始,这时候太阳向外释放光和热,到现在为止太阳已经燃烧了50亿年之久,太阳的核心区域温度很高,大约是1500万摄氏度,在这样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原子具有极高的热运动能量,同时太阳核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大约是2500亿个大气压,这种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使得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被剥离,形成了等离子体状态,在太阳的核心区域,氢原子核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克服了它们之间的库仑排斥力,从而发生核聚变反应。

具体来说,四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质子-质子链反应,在这个反应链中,首先两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氘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然后氘原子核与另一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 - 3原子核,并释放出伽马射线;最后,两个氦 - 3原子核聚变成氦 - 4原子核,并释放出两个氢原子核。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MC^2,在核聚变过程中,由于氦原子核的质量小于4个氢原子核质量之和,这部分质量差就会按照质能方程式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这些能量以光子、中微子等形式向外辐射,其中光子经过太阳内部的多次吸收和再发射,经过漫长的时间以光和热的形式到达其它地方,我们的地球就是因为接收到了太阳的光和热,所以才能够诞生生命。

虽然太阳的质量很大,但是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反应,会使得太阳内部的质量一点一点的损失,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太阳每秒钟损失的能量大约是400万吨,当太阳的质量减少时,它的引力自然也会减小,所以才会导致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而且地球对太阳产生引力,引起太阳上的潮汐,潮汐会产生摩擦力,降低太阳自转的速度,按照角动量守恒定律,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时候,地球自转所失去的角动量会被重新分配到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上面,从而导致轨道变长,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加,在短时间内,比如说几千年或者是几万年内,我们几乎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变化,但是如果经过几亿年的时间,那么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首先这会导致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球的温度是依靠太阳光和热产生的,如果说地球接收到太阳光的热量减少,那么就意味着地球的平均温度会降低,根据气候模型显示,即使非常微小的太阳辐射变化,也能够对地球的气候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引发冰川扩张、海平面下降等一些列环境的变化,此外,地球远离太阳还可能导致地球轨道的微妙变化,地球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都有可能受到影响,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模式,如果地球轨道变得更加椭圆,那么地球在轨道不同的位置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将差异更大,会导致更加剧烈的季节变化。到时候地球可能会进入小冰河时期,全球气候变冷,对农业产生和生态系统来说,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科学家普遍认为,从1350年到1850年开始,地球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小冰河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全球多地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夏天大旱与大涝交替出现,冬天异常寒冷。如中国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曾狂降暴雪。冰川扩张:在一些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冰川前进,冰盖范围扩大,海平面有所降低。气候灾害频发:寒冷气候直接导致干旱和饥荒,引发多地的社会动荡和战乱。特别是北欧,14 - 19世纪期间发生包括冰川前进和气候寒冷在内的气候异常事件。捷克地温研究表明小冰期有两个寒冷阶段,分别在15世纪和17世纪,最冷温度约在1650年前后30年。挪威的冰川资料显示有明显冰进,冰岛的沉积岩芯也记录了小冰期的存在事实。

中国的小冰期与明清两代时间重合,被称为“明清小冰期”。日本在公元1400 - 1920年为相对冷期,17世纪的温度比平均温度低2℃。中亚地区16 - 19世纪的冷期也比较显著。面对这样的环境,地球上的生物也会出现大规模的灭绝,而人类也需要应对这样极端的环境,比如说我们需要增加取暖措施,保护环境等等,不过太阳质量的变化是我们没有办法所改变的,因为太阳无时无刻都在释放光和热,内部核聚变是不会停止的,除非有一天太阳的质量消耗殆尽,到那时候,人类更需要想其它办法,当太阳的氢燃料耗尽,其内部的核辐射压力不足以抵抗引力,氦内核和氢外壳会随着引力下降而收缩,温度和密度升高,导致外层剩余氢燃烧、膨胀。

太阳会膨胀为红巨星,体积快速增加,表面呈现红色或者暗红色,到时候会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的轨道,太阳在红巨星阶段之后,会抛射出大量的外层气态物质,形成行星状星云。这些物质在太空中扩散,形成美丽的星云景观,同时也会带走太阳的一部分质量。星云消散后,遗留下来的是太阳灼热的核心,它会变成一颗白矮星。白矮星体积小但密度极大,温度很高,大约在 2 万 - 10 万开氏度。太阳系的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行星的轨道会远离太阳,在白矮星周围继续运行。当白矮星冷却下来之后,就会变成一颗黑矮星,这就意味着太阳完全死亡了,在恒星演化的过程中,小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白矮星,中等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中子星,超大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黑洞。

我们的太阳属于一颗小质量的恒星,所以太阳死亡以后会变成白矮星,如果真的到了那个阶段,那么人类唯一的选择就是移民到其它星球,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的寻找类似地球的家园,在太阳系外,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类似地球的星球,不过他们距离我们太遥远了,现在人类还无法移民到其它星球上,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候我们或许能够移民到其它星球上,而且太阳变成红巨星至少还需要40亿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已经足够了,所以小编希望人类文明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人类的足迹或许能够遍布宇宙各地,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2 阅读:216
评论列表
  • 2024-09-22 18:16

    不要说1亿年1万年以后人类存不存在还是个问题!

  • 2024-10-06 21:56

    地球远离太阳,说明地球变得引力增大,这是真理,

  • 2024-10-23 10:09

    直视阳光=直视智慧[点赞][点赞]

  • 2024-09-23 19:01

    地球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平均周期6200万年,上一次是6500万年前(理论推测地磁反转与大灭绝)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电磁粒子。危险在于,太阳发射更多负光子将导致其正的静电持续增长(缓慢但不可逆转),地球接受负光子带负电(地球与太阳的静电自旋产生磁场),当前太阳地球间电和磁都是引力,地球太阳距离处于低谷,地球高温。太阳静电增长破坏它的结构稳定,耀斑增多,在某些扰动条件下太阳耀斑大爆发(正电物质)射向地球,热不可当,伴随陨石,生物大灭绝。然后地球由带负电转向正电,地磁反转,地球因电磁力反向远离太阳(靠近月亮),开启漫长冰河期,以及新的板块漂移造山运动。。。第六次灭绝已经不远了………估计爆发过程时间不长,人类有可能设法躲过灭绝灾难(学习逃过灭绝的动物)。迷信骗子悖论斯坦将导致人类无法逃脱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应该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当然具体实际现象必然是复杂的。………有趣的是,地磁场有明显的24小时周期变化,显然由太阳光子照射决定。详见论文“新沂台和马陵山台地电场日变化及潮汐响应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