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中加强合作才能带来双赢局面(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国际 2024-12-02 11:00:49

  欧中双方应继续磋商,通过对话解决电动汽车关税分歧,持续拓展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欧盟委员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应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带来的竞争,不仅损害欧中合作,也严重损害欧盟消费者权益,不利于欧盟和全球能源转型。欧中通过务实谈判,相互照顾对方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引发德国众多车企的担忧和反对。德国企业认为加征关税不合逻辑,不符合欧洲车企利益,加重欧洲车企负担。目前在中国市场活跃着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它们选择在中国生产部分电动车型,再出口至欧洲销售,但是欧盟加征关税迫使这些车企支付高额关税。

  更令人担忧的是,加征关税将延缓欧洲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甚至影响“欧洲绿色协议”的实施。2019年底,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欧洲绿色协议”,提出欧洲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希望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加征关税的做法拖累欧洲汽车产业转型,不利于全球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欧盟指责中国给予电动汽车企业所谓“不公平补贴”没有事实依据。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不是依靠补贴实现发展,而是经过20年至30年长期产业投入、技术研发,通过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庞大市场产生的规模效应推动发展,实现了竞争力提升。当下,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汽车、电动汽车代表着行业发展趋势。这两年,我走访了多座中国城市,探访了多家中国汽车企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在动力电池领域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约占整车成本的40%。离开中国生产的动力电池,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将面临更多挑战。

  汽车产业国际化程度高,合作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欧盟加征关税的做法损害欧洲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有利于推动良性竞争、促进创新,增强欧洲汽车产业活力。德国及欧洲车企在汽车制造、品牌打造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有丰富经验。中国车企在电动技术方面取得进步,中国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些足以说明,欧中开展合作具有广阔空间。这也是双方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欧中双方应继续磋商,通过对话解决电动汽车关税分歧,持续拓展合作,促进产业发展。欧中加强合作才能带来双赢局面。

  (作者为德国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