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分析:华语与日本的音乐差距到底有多大?30年?

小辫子的小辫子 2024-09-20 21:15:23

粉丝提问:华语音乐与日本音乐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答:约莫20-30年差距。核心:华语审美难以接受硬核、实验性、前卫音乐,对歌词执着,远超过编曲音乐性

华语与日本音乐之间的差距,差不多是等于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的差距。日本音乐对于华语青年、中国青年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尤其是动漫领域的片头片尾曲的惊艳程度几乎达到了世界动漫音乐的魁首。这是因为:日本音乐的底层音乐性非常优秀,日本音乐以编曲和音乐风格创新动漫文化为核心价值,硬核到任何一首大制作动漫的音乐,都可以以音乐赋予动漫一个新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符号,音乐具有了对于文化、故事诠释与升华意义。

但华语音乐则是以歌词作词核心价值,产出内容和影视剧等作品,则是一直在所谓的:五声音阶和民族乐器之间重复,以歌词这种非音乐属性内容却作为了华语音乐的主要内容和大众审美。这就意味着:对于华语音乐而言,其实听音乐的时候,大部分的朋友是听的歌词,或者说是音乐教育的彻底失败,大家听不懂音乐、听不懂编曲和音乐逻辑。只能认清楚文字。所以对于歌词的苛求度远远高于音乐编曲。

而在文化出口这件事之上,华语几乎永远是《茉莉花》、《你问我爱你有多深》这种上个世纪的极少数歌曲才能完成部分的华人流通。在世界青年这种具有影响力的表现上,华语音乐的的确确缺乏了一定的竞争力。而根本原因还是:华语音乐不够硬核。其实华语音乐的黄金年代应该是00-10年,这个时期有部分硬核创新的流行音乐,譬如胡彦斌的《月光》,但孤掌难鸣。

不同音乐市场的差距主要是:硬核音乐的受众多寡,受众多市场创新强,华语硬核市场几乎没有。

在音乐市场之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个词——硬核音乐。这里的硬核音乐,指得就是一类:拥有自我艺术审美和特定音乐逻辑而产生的强情绪性为主的音乐产品。他们的硬核在于:完全抛弃了所谓的商业套路,寻求一种商业化为辅,音乐为主的音乐创新和音乐试验。这种商业化为辅助,音乐性为主,主要内容产出集中在音乐逻辑、色彩体验、情绪共鸣的编曲上的作品,乃硬核音乐。

这种硬核音乐,几乎等于文学之中的严肃音乐,而严肃艺术作品,从来都是经典作品产出的最大源头。他们会因为各种天才般的创新、勇士一样的激进,给我们大众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动漫的主题曲音乐普遍都让人那么记忆深刻的原因,因为日本动漫的底层逻辑是:硬核音乐。他们对于音乐的思考,往往是针对于动漫的文化内核塑造的音乐世界。比如:

《进击的巨人》主题曲《红莲之弓矢》,完美通过音乐塑造了紧张的战争,与歌曲高潮部分的反抗情绪。而让情绪完成转变的《红莲弓矢》就是斗争的武器。这些文字并不是通过歌词来实现情绪共鸣,而是通过音乐的和弦、和声、音程、编曲、音色来完成。如何通过音乐来塑造情绪,才是硬核音乐的根本。而华语音乐恰恰有一种:歌词写得非常深刻,但是音乐味如嚼蜡。歌词里有如何宏大,音乐就有如何单薄。

这种硬核音乐的市场,往往与商业化呈现一种反差:即商业化程度越高,硬核音乐应当更受欢迎。因为商业化意味着同质化,硬核就是最好的重复性经典品读艺术作品。但是很奇怪:华语音乐的商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但是我们的硬核音乐市场,却非常非常低迷。这种低迷也导致了华语音乐彻头彻尾与日本音乐之间的差距,非常大。

华语与日本的差距:华语没有一个可以赢领未来的小众艺术音乐,起步三十年。

硬核音乐,在市场是具体存在更本就是:小众音乐。在80年前,爵士音乐是小众音乐、流行还未出现。在50年前,放克、嘻哈都是小众音乐。在当下,华语大众认为非常稀奇的:R&B音乐、摇滚音乐、民谣音乐是小众音乐,但实际上他们早就烂大街了。烂到欧美、日本乐坛已经将所有的民谣的音乐可能性全部都玩了一遍,已经玩的厌倦了。而华语音乐却深爱这些淘汰品。

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华语动漫的片头片尾曲为例,当下2020年之后,普遍的华语动漫主题曲都是以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融合来表达情绪。但日本音乐怎么做的?日本通常是以重金属摇滚的力量来完成音乐情绪。华语选择流行+民族国风化为主,日本选择重金属摇滚之中小众硬核音乐,他们两者之间有审美差别,具体如下:

1:流行音乐的本质是商业化,而民族国风+流行音乐的本质是:通过所谓中国风的外壳来为流行商业化增加一个营销噱头。至于这首动漫最适合哪种曲风,或者说动漫应该是什么曲风,普遍而言华语音乐的制作者并不关心。

2:重金属摇滚音乐的本身是:强劲的力量感。动漫,之所以是动漫,就在于动漫可以做到非常规的力量渲染。这种非常规非普遍性的体验,很明显流行音乐这种迎合类产品是无法提供的。而重金属音乐本身的怪猎、特立独行、聒噪,乃至于一点点的恐怖,恰好满足动漫的夸张手法。所以日本音乐的思维是:什么曲风适合动漫艺术本身,我选择什么曲风。至于商业化,抱歉硬核最好也能引领商业,而是艺术级别的溢价引领。

这两种思维对比之下,我们就是可以清晰知道为什么日本音乐更强。

音乐思维的落后:放克、雷鬼都对于日本已经是大众音乐了

最后一点就是,华语音乐的的确确太封闭了。我们当下认为的小众音乐:雷鬼、放克、爵士、蓝调、R&B其实在日本在欧美都是非常非常大众的音乐了。而当下的小众音乐是什么?是:City pop这个流行音乐子分类级别的音乐属性,是后硬核重金属摇滚的细化分类音乐属性。

大部分华语音乐都难以理解一件事:为什么要听哪些奇奇怪怪的小众音乐?答案很简单:商业音乐是有周期性的,我们当下听得小众音乐之中就会有一种是30年后大众音乐,这种超前性本身就意味着音乐和人生的本质:在猎奇中进步,永不停止。而华语音乐当下却有点:安于一隅,有的听就行,至于好坏反正也听不出来。

综上,日本音乐的优势,主要是集中在音乐专业度上,而华语音乐造成的重大受众审美危机,其实都是音乐教育留下的大坑,我们普遍缺乏听音乐,学习音乐的空间。希望下一代孩子,可以拥有更好的音乐体验。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