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重庆市三峡库区巫山县境内的遗址取得重大突破,出土文物1700余件。墓葬中还有两具稀奇古怪的人骨,诡异的骨镞下葬方式,令人对6000年前人类所掌握的科学,叹为观止。
我们现在的研究可能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大溪山文化。它坐落在三峡库区巫山县境内,是中国大溪文化最早的发源地。整个遗址总共考古面积达到了1300平方米,除了大溪文化外,还发掘了商周、战国到西汉以及唐宋等百十处遗迹。
大溪文化是母系氏族晚期以及父系氏族萌芽阶段,由于文化遗存的地理位置特殊,给考古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0世纪20年代,大溪遗址被国外探险者发现。195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的文物工作者对大溪遗址先后进行8次考古发掘。
当时,考古人员只能居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家中,由于水资源以及其他生存资源有限,考古工作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依然不放弃对大溪地文化的探究。为了确保人和文物的安全,大家做了不少的努力。
事实上,大家的努力也的确没有白费。
大溪地文化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距今有五六千年的文明,科技和生活发展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首先,大溪地出土了一些红陶罐子,还有其他红泥烧制的杯子和生活用具。除了实用性之外还兼具了艺术性。这些红泥陶制的杯子和罐子上,都有黑色的动感纹饰,有回形针纹饰,也有彩纹样式,造型精美,制作工艺很高级。
除了这些生活用品,五六千年的人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很富足。这里出土的石人面雕像,还有一些其他动物的雕刻装饰品,可以看出这些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性。
而且,在大溪地墓地中,女性的随葬品往往比男性的随葬品更丰富和高级。一般都是随葬一些玉器,玉镯,还有臂钏等物。
大溪地出土了很多绿豆大小的岩珠,中间钻有小孔,当时的人们加工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们可以想见在遥远的时代里,有这样一个部落民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栖。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天地存敬畏之心。他们有着和我们当下相差无几的生活方式,会创作,会美,会娱乐。
也许,只是没有机械和高楼大厦,但他们朴素的生活中,每一天都是惊喜的,富足的,且快乐的。
他们觉得鱼儿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他们的繁衍和生生不息令大溪地部落十分崇拜,于是,在一些随葬物中,还发现了一些鱼形的雕刻饰物。
其次,在大溪地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两个特殊的墓葬。
编号为H276的是一个圆形的墓坑,坑里的主人蜷身而卧,土坑和尸骨都有过火烧的痕迹。这显然不符合大溪地的丧葬文化,那么,墓主人为何要经受这样的下葬方式呢?
经过了专家们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墓主人生前应该是得了某种疾病,连同他的随葬一起被烧毁了。
另外一个墓葬是墓主人身上插了六只骨镞。六支骨镞精准的插在了墓主人的五脏六腑上,专家们不禁骇然,难道说五六千年的人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人体解剖术了吗?
那么,这个不到35岁的壮年男子为何死后要被如此对待呢?
直到大家发现了另外一具骸骨,得到了答案。
这具骸骨是右眼眶从下到上被插入了骨镞,专家用力都没有拔出来。
结合这两具骸骨的状态,我们分析可能是大溪地文化早期的某种惩罚。墓主人生前犯了什么错,死后才会被这样下葬。
当然,这些问题都成了未解之谜,只能留待后续的继续考古发现了。
大溪地遗址中,我们得到了许多远古人类的数据,比如他们的疾病,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文明发展,还有他们的食物和烹饪方式。
墓地中女性尸体比男性多,是因为大多数的男性死在了捕猎捕鱼时,可能没来得及回到家中,无法被安葬。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0-35岁,牙病和营养不良在这些人中属于常见病,除此之外还有股骨头坏死和骨质增生等问题。
啥都不懂,连遗址和文化名字都说错,
胡编乱造[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