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胖胖
编辑:胖胖
前言
提到圣雄甘地,许多人都知道他响当当的大名。
他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是印度教的重要领袖。
他出身尊贵,是印度的刹帝利种姓。这个种姓属于贵族阶级,有政参军政资格。
他年轻时荒唐不堪,中年时碌碌无为,到了晚年被人暗杀去世。
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印度脱离了被英国殖民的泥潭,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在印度本地享有巨大的声誉,信徒无数,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却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他年轻时纵情声色生活,奢靡。到了晚年,却一直都在进行绝食禁欲的锻炼。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有人称他为“圣雄”,却还有人叫他“圣怂”。
他的一生到底如何?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赞誉与鲜花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攻击他的流言蜚语到底有多少真实性?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位备受争议的圣雄甘地的一生。
荒唐的青年时期
圣雄甘地出生于一个印度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土邦的最高领袖,相当于那个地区的土皇帝。
和我国古代的太守一个级别。受到印度国内宗教氛围的影响,甘地全家都是印度教的忠诚信徒。
良好的家境支撑着甘地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刚开始上学,甘地表现平平无奇,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典型。
简直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他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材料。
但他的家境实在优渥他的父亲对甘地的学习成绩并不关心,反而对甘地的婚事异常上心。
当时的甘地年仅13岁,他的父亲就给他安排了第一桩婚姻。
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印度,13岁结婚和父母包办婚姻都是十分常见的,
两个不满14岁的少年少女就这样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仓促成婚,甚至在结婚之前,两人根本就没有见过面。
这样的婚姻带来的结果,毫无疑问是不幸的,但这样的不幸通常只会由女方承担,甘地对此,倒是乐在其中。
他很快就沉浸在风流之事中。尚且年幼的圣雄甘地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事,怎么能抵挡得住诱惑?日日夜夜沉沦在男欢女爱当中。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甘地稍微警醒一些,他的父亲过世了。
他后来得知自己父亲在病痛中过世的时候,自己依旧沉浸在和妻子的云雨当中,这让他非常愧疚。
本来在他父亲过世时,他应该陪伴在父亲左右,帮助父亲走完最后一程。
但现在,无论再如何懊悔,都已经没用了,木已成舟。
本来甘地算是一个相当孝顺父母的孩子,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的过错归咎于自己,而是将他完全推到自己妻子的头上,认为是自己的妻子害自己沉沦其中。
之后,他还轻易听信了别人的挑唆对自己的妻子实施了严重的家暴。
在晚年他自己写的自传中,他亲自承认了这件事。
据他描述,他粗暴的对待了他的妻子,还曾直言大概只有印度教徒的妻子才能忍受这种折磨。
由此可见,圣雄甘地当时对自己的妻子下手真是重。
他不仅家暴,而且还经常出入红灯区找妓女寻欢作乐,尽管他当年还不满18岁,但已经是红灯区的常客了。
经常出入这种不三不四的场所,甘地也沾染上了其他的恶习。
第一次接触香烟,甘地就疯狂地爱上了,但他们家的家教还算森严,主要还是遵守印度教的教义在生活,
吸烟在他家是不被允许的,他的父亲自然不可能给他钱让他去买香烟抽。
但是甘地没钱,又想抽烟,怎么办?那只能去偷。
那曾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偷到自己家里的钱去买烟,买完烟之后几个小伙伴就在田间地头或者在妓院中将这些香烟分掉。
这样醉生梦死的生活,很快让甘地陷入了深深的空虚,一度让他厌恶这个世界,甚至走到自杀的边缘。
他曾多次尝试,并且规划自己的自杀,但吊死太疼,淹死太难受,摔死又找不到地方。
在寻求自杀的过程当中,圣雄甘地自杀的念头其实是越来越淡薄的,因为人对死亡有着天然的恐惧。
不久之后,圣雄甘地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而且在寻找自杀的过程当中,他找回了自己,戒掉了抽烟和偷钱的恶习。
赴英留学
到了19岁,甘地在家族的安排下到英国留学,在当时那个年代,别说出国留学,就连在本地继续学习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但圣雄甘地的家族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根本不在乎多送一个纨绔子弟到英国留学的费用。
尽管到英国留学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对于圣雄甘地来说,根本没什么两样。到了英国,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吃喝玩乐。
他在英国的生活依旧风流,经常泡在酒馆和妓院。
虽然甘地称得上是不学无术,但他在英国的生活并非一无所获,
在英国生活期间,甘地熟练学会了英语,而且对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了解。
当时的印度还处在被英国殖民的困境当中。这样在英国留学过的经历,无疑能让甘地在回到印度后很顺利的进入到管理层。
而且更难得的是,尽管甘地纵情声色,但他也在英国考取了英国律师资格。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律师几乎就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律师资格证几乎是最难通过的考试。
尽管如此,甘地学历的水分也非常大。从英国回到印度之后,他顺理成章的做起了律师的工作,
但由于水平实在不过关,搞砸了好几起案子,并且在律师界臭名远播,没办法再从事这个行业了。而他的家庭关系也是一团糟。
他和自己的妻子关系僵硬,因为留学的经历,孩子们和他也缺乏感情沟通。
并且他夜郎自大,认为自己是在英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英国绅士,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印度本地的学校去学习,而是在家里自己教他们。
但他的性格又是放荡不羁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的孩子反而没有得到系统的教育,荒废了学业。
在印度,他是混不下去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前往英国的另一块殖民地南非,
渴望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中寻找新的发展。
在南非的新生
1893年甘地前往了南非担任一名法律顾问。当时的甘地刚刚大学毕业不久。
他出身显赫又有钱,不论在当时的印度,亦或者是留学之后的英国,他过得始终都是上流社会的生活。
这次来到南非,他才真正体验到了普通印度百姓的痛苦。
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圣雄甘地的身份,自然要比英国人低上一层,
但英国并没有种族主义的传统,所以甘地在英国留学期间还算不错,没有人对他有歧视或者侮辱。
这次来的南非可不一样,南非是一个种族主义盛行的国家,这里的白人和生活在英国的白人思想观念完全不同。
在这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白人,另一种是其他人种。白人是这里的统治者,
其他人种只能乖乖听话,被压榨到最后一滴骨血,然后去世。
圣雄甘地是印度人,在这里,他和那些黑人一样,都不过是白人殖民者压迫的对象。
甚至他更惨,生活在南非的那些黑人还能抱团取暖而甘地只能在这里独自承受着一切。
他在这里一直生活了20年,期间他目睹了被殖民民族的深深的悲哀,目睹了白人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各种压榨。
而他也在这20年的生活中产生了要让印度独立建国的伟大志向。
回到印度之后的甘地,立马就开展了大量的社会运动,动员百姓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导火索就是“罗拉特法案”事件。
本来圣雄甘地经过多年的社会运动,已经积攒了大量的追随者,
并且连当时著名的印度大文豪泰戈尔都尊称他为“圣雄”。他圣雄的名号由此而来。
他宣扬“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甘地向当时的英国政府投诚,
希望能通过非暴力的手段解决印度的民族独立问题,作为交换,英国从印度征召走了150万名士兵,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但大战结束后,英国人却出尔反尔,颁布了“罗拉特法案”。
给予了英国总督,在印度本土随意处置印度人民的权利。这样的法案显然违背了人权,也违背了圣雄甘地的初衷。
于是,圣雄甘地带领自己的追随者发起了第一次全国性的非暴力不合作用。
圣雄甘地的追随者们霸世罢工,绝食。静坐在英国殖民当局的门口。
尽管英国当局的警察疯狂的用暴力驱赶他们,但这些活动的参加者依旧不为所动。
这场闹剧最终以甘地被逮捕收场。
但甘地在英国人的狱中依旧没有妥协,他继续采取绝食来反抗英国人的政策。
慢慢地,英国政府发现,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自己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但不合作的态度让英国人很头疼,市场没人做,工厂没人干活,他们在印度殖民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
之后,圣雄甘地又多次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频频给英国殖民者的利益带来麻烦。
英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当一件事情无利可图时,不如将它放弃。
最终,在甘地,英国政府和印度当局的三方推动下,印度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
这件事情的功劳被不明真相的印度群众全部归功于名气最大的甘地身上。
甘地也被称为印度国父。
结语
但可惜的是,圣雄甘地并不是印度人的救世主,
民族独立之后,普通的印度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甘地也在79岁那年被人刺杀身亡。
他这一生毁誉参半,年少风流,晚年却成为国家独立的重要推手。
有人说他不过在和英国人唱双簧,但或许在圣雄甘地心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