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已经过去近70多年,在世界上,仍然流传着中国打败美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从毛主席作出决策,到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艺术更是各国军事家关注的焦点。
毛泽东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打赢了这场战争,取得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胜利,是一种奇迹。而事实上,在每一个危急时刻,毛泽东总能作出扭转乾隆的决策。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这个搅屎棍决定参战。九月份,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联合国军在仁川成功登陆,金日成立即给毛泽东送来了紧急求援的电报。
毛主席的这个决定不是盲目作出来的。周恩来说:“毛主席下的这个伟大的决心,是根据科学的预见、实际的分析。”
在决策期间,我军的保障问题遇到了种种的困难,苏联的空军支援也发生了矛盾,如果我们贸然入朝,必死无疑。但在最终,毛泽东认为,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有多大的风险,都要立即出兵援朝。因为如果不援助,很有可能会对东北不利。
毛泽东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
朝鲜战争,关乎军事、政治、国际众多因素。所以,只能由有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战争指挥艺术的毛泽东来担当。
在出兵之前,毛泽东就特别关注,要正确处理好中朝两国、两党、两军关系,解决好这些问题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毛泽东在分析过后,很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维持了战前和战后的秩序。
不过,最难的就是在战争中,能提出正确的作战方针,是决胜的前提条件。因为这场战争,没有正确的领导,根本是没办法获胜的。
而在五次战役中,毛泽东所作出的恰当适时的决策,是值得人敬佩的。
为了达到初战必胜,毛泽东同志一天之内就会给彭德怀发去七八个电报。他主张首先要抓住战机、先打弱敌。第二次战役中,他指出要以诱敌深入寻找机会歼灭。
第二场战役是一场恶战,我军打了整整一个月,歼灭3.6万人,基本收复了朝鲜的全部领土。可不幸的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光荣牺牲。
在第三次战役中,国际政治的形势不容志愿军等到春天进行,于是他们决定第一次和朝鲜人民军7万多人进行大规模两军协同作战。
第三次战役后,我军久战疲劳,急需休整。李奇微却不甘心,开始攻击我军的后勤保障。
毛泽东做出了防御作战的方针,从国内部队抽调老兵补充志愿军第四次战役战争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历时87天,中朝军队把运动战和阵地战结合,运用多种形式,共歼敌7.8万人。
第五次战役中,毛泽东深刻地意识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于是他做出了不能速胜则缓胜的决策。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我军十万大军被敌军包围,陷入危急时刻,毛泽东一句话就让该军团转危为安。
在第五次战役中,李奇微故意兵败,引诱志愿军入套。可当彭德怀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十万大军已经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彭德怀心急如焚,立即给毛泽东发去了电报。
中南海的高层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毛泽东一边抽着烟,一边思考着。突然他走上讲台,作出决定:“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两面夹击,转守为攻。”毛泽东认为与其被动防守,还不如主动出击,两面夹击,反包围敌军。
彭德怀收到电报后,立即下令,我军很快转危为安,还意外歼敌不少,让敌人元气大伤。彭德怀连连称赞这是绝妙之策。
作为对手,李奇微在晚年时,也写出了回忆录,他直言,彭德怀是最难缠的对手,毛泽东则是最出色的军事家。
正是由于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这场战役和时代价值不仅在中华民族战争史上,也在世界战争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