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刘晓明

新晚报 2024-09-02 19:00:54

刘晓明,男,1957年3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4月退伍。在2019年被评为“龙江最美退役军人”。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始终铭记自己作为一名烈士后代与老兵的责任与使命。

PART.01

红色血脉赓续流淌,祖孙三代参军报国

他出生于军人世家,其祖父刘耀庭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第12团团长,在与日“满”匪军交火中壮烈牺牲。其父亲刘树林也是一名抗联战士,因身中两弹负伤,被评定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在刘晓明小时候,父亲常向他讲述当年爬冰卧雪作战的艰苦,告诉孩子们要珍爱来之不易的一切。“在我们家,处处都是爱国主义的课堂。”在红色家风的熏陶下,参军报国也成为刘晓明的梦想。1972年,年仅15岁的他主动报名参军入伍,并于19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入军营,才能近距离去感受当年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也更坚定了我要努力工作、服务国家、传承抗战精神的信念。”5年的军旅生活,进一步涤荡了他的红色血脉。他觉得,传承发扬这种红色的基因是烈属们出生时就注定要肩负的责任,如果不去努力的承担这种责任,那就是对祖辈的一种背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退伍后,无论在哈尔滨市纺织局、公安局、中级人民法院、政法委等单位工作,他都兢兢业业干好每一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PART.02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贡献个人全部力量

为了整理以爷爷为代表组织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抗日先锋队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他用10余年的时间寻访抗联战士,到中央档案馆等地搜集史料,并历时两年日夜笔耕,执笔创作了25万字纪实文学《族魂》。这本著作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各烈士纪念馆等收藏。文学博士车红梅教授曾说:《族魂》的出版是抗联纪实文学领域重要的收获之一。作品撷取的大量东北抗日联军珍贵翔实历史资料,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为进一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他向哈尔滨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无偿捐赠了13件套史料和纪念章,其中最为珍贵的是1939年9月,他的爷爷牺牲后,李兆麟将军签发《抗联第六军军部关于召开刘耀庭烈士追悼会的通令》。他说:“捐赠时虽有不舍,不是因为这批文物是无价之宝,而是这些文物承载着他对爷爷的哀思。”但他义无反顾做出了无偿捐赠这个选择,他觉得这些文物应该属于国家,不是个人,应该存放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让它发挥出更大作用。

PART.03

追寻先辈红色印记,助力家乡建设发展

刘晓明把爱党、爱国、爱家乡作为自己的追求主线,发挥顽强奋斗精神。退休后,他开始书写红色故事,并将出版发行的《族魂》《水莲花》两部书的全部收入捐赠给了东北烈士纪念馆。他在宣讲路上从未停歇,先后走进哈尔滨商业大学、省工商学院、东北烈士纪念馆、尚志市公安局及富力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宣讲活动,被聘为省“橄榄绿”、市老兵宣讲团成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23年他担任楼宇党支部书记后,先后组织党员和青年人开展爱国卫生志愿者活动,在楼宇大厅建立读书角供青年人阅览,组织“七一”党的诞辰“文艺汇演”。我省尚志、五常等地发生洪灾后,他第一时间捐赠了750箱矿泉水,协调两个商会捐赠了70多吨物资送往灾区。冰雪节期间他又捐赠了200箱矿泉水给哈尔滨烈士陵园服务于参观者。

他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把军人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思想,用来做好事,举善事,行公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朝披军衣,一生做公益;一朝从军路,一世家国情。

来源: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