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一个小动作,差点使宝宝听力丧失,家长别再犯这样的错误啦

安姐情感故事 2020-03-29 09:33:47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的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案例:

今天我一个闺蜜跟我说,她最近犯了个很严重的错,叫我以后别再犯了。她有个三岁大的孩子,最近总是用手挠耳朵,说她耳朵痒。我闺蜜就用掏耳朵的工具转进耳道里掏耳尿,虽然速度很慢,很轻,但宝宝突然一动,不小心掏到里面去了。孩子就尖叫一声,眼泪就下来了!当时把我闺蜜吓死了!赶紧哄哄,又亲又抚摸等等,宝宝委屈的大哭1分钟左右,转为中哭2~3分钟,最后转为间歇性啜泣5分钟左右才停止的。

停止哭泣后,孩子的耳朵里流出了点血丝,情急之下把孩子送去了儿童医院,经过医生检查,说孩子的耳朵里面的皮肤受损,还好不是很严重,如果严重的话就使宝宝听力丧失,还叮嘱我闺蜜以后别在这样做了。

我闺蜜说,她现在后悔死了!!哎!哎!本来是怕孩子她痒难受,结果却把她给弄疼了!

宝宝耳朵有耳屎怎么处理

1、取香油少许,用医用棉球吸取,以提起悬空不滴油即可,拉医用棉球成圆柱形,轻轻塞入宝宝耳孔里面,进入1.5cm左右。

2、粘过香油的医用棉球在耳朵内停滞2~5分钟后取出。

3、随时观察宝宝的耳朵,耳屎松动后,体积较小的耳屎在不处理的情况下容易自动滑出耳孔,较大的耳屎可用宝宝专用棉签粘出来。

常掏耳朵的危害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如何护理宝宝的耳朵?

1、巧用棉签

为宝宝洗澡后若发现其耳道口附近潮湿,可用耳用棉签轻微擦拭,勿深入;另外可用吹风机(离耳道口约30公分,弱风)将耳朵吹干。将干净的毛巾沾湿后拧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位。如果用棉签清洁耳部,千万不可将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看不见的地方。棉花球的顶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而不小心伤到耳膜。

2、远离嗓音

避免让宝宝长期被包围在强烈的声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宝宝旁边大声开音响或电视。因为如果宝宝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里,内耳细胞纤毛就会被损坏。

3、避免进水

给宝宝洗澡时。要防止耳朵进水。可将宝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就不易致耳朵进水。如进水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还有带宝宝游泳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

如何检查宝宝的听力

新生儿:距离孩子20~50公分拍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他听到你的声音后并没有安静下来。

8~12个月:你孩子听到熟悉的声音并没有转过头去,或者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没有对应地呀呀学语。

1岁半:孩子不能说出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比如妈、爸,或者你让他做那些你教过的动作,他一直不会做。

2岁:孩子没有通过眼睛看见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发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

3岁:孩子不能断定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或者他不懂也不会用一些词,象走、我、进来、大等等。

4岁:孩子不会把有些比较近的经历联系起来,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这些简单的方向。

5岁:孩子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或者他说的话很难听懂。

上学后: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听力减退的表现是:经常性的漫不经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能力低于同一时期的孩子,或者频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