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浔高故事——一位已任命,却没到任的校长,武宣周维宗

浔州鑫森淼 2024-12-22 03:37:04

(提示:浔州高中的历史沿革,前几篇已经介绍过,网上也容易找,本文就不复述了,各历史时期校名有所不同,为方便叙写,本文一律用“浔高”指代。)

桂平浔州高中校园里的宣传栏中,有一个历任校长介绍简表,上面记载了自1904年建校沿革以来的四十余任校长,但查阅历史,除了这简表上的四十余任校长,浔高还有一任校长的记录。

只不过认真说来,这位校长只是得到任命,最后却是由于其他原因变故,没有到任,而被其他人所替代,那没有实质的学校任职经历,自然就不被记录了。

那这个已得到任命,最终没有到任的校长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为何缺席浔高校长任职呢?

这就是武宣人周维宗。

周维宗(1863~1946),字述之,今武宣二塘乡猛上村人,他的人物生平网上也可以查得到,是武宣县近代的文化名人。主要也是介绍他在武宣办学兴教育方面的事情,为武宣地方的近代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的。

但实际上,这些人物生平介绍省略了他的很多人生闪光点。比如他为何被选定为浔高校长的。

1911年底,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912年1月1日起,民国纪年开始。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取消了,民主制度开始。

可以说,这是改朝换代的历史大变革,自然的,就引起了全社会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自然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讲多了就偏题了,就简单说,一些事物都发生了变化。

如民国取代清朝以后,一些常见的事物就改了,如以前叫官府,现在叫政府;以前叫知县,现在叫县长;以前叫监督,现在叫校长;以前叫学堂,现在叫学校,等等。

也就在这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当时的浔郡中学堂,就改叫成“浔郡中学校”了。

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一些行政部门的方方面面也在发生改变,如之前浔高是浔州府境内最高的学府,从建校开始,一直是由浔州府一级的官员直接领着浔州四县(桂平,平南,贵县,武宣)一起出钱办学,管理。现在是民国了,府一级的官员势力减弱了,没了,只剩下四县自己办学了。

好比说清朝的时候,是一个老板带着四个工仔一起干活,什么都是老板说了算,老板叫工仔怎么干就怎么干,都老板去考虑统筹所有事务;但到了民国了,老板没了,只剩下四个工仔,活一样干,但这怎么才能协调好呢?

那四县就一起商议,以后浔高如何管理维持办学。

经过四县一起商议,统一了一个办学方案,就是浔高每年的办学经费,还是四县一起凑,但校长得一年一换,由每县轮流出人担任。

按商议结果,本来第一年,即1912年,应由武宣县出人作校长的,当时在武宣县的教育界,最为知名,最为有地位的,就是周维宗了,他是科举举人(光绪二十年甲午科),当过知县,留过学,自1901年回乡起,又是办私塾,又是办小学,办师范等等,对武宣的教育事业很是投入,用心。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名望,自然被武宣县推举出来担任浔高校长了。

但是,就在周维宗接到任命的时候,武宣城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事件,就是“有人心不古之人,引来外匪,攻打武宣城。”,具体什么情况,现在找不到准确的文献记载,只知道此战打了三天四夜,周维宗虽不亲力上前御敌,但积极的做好后勤,筹钱备饷,出力联络军队,等等,最后守住了武宣城。

正是这样,被当时政府委任为昭平县长。也就这样,他没有出任民国时浔高的第一任校长。

正是他的缺席,就由平南人朱方辉接任了。

巧合的是,在他八十一岁的时候,1944年底,日军入侵武宣,四出清乡,到达周维宗家乡的时候,周维宗在当地组织了一次“守乡攻防战”,极大的打击了入侵围村的小鬼子,保住了家乡,重伤了小鬼子,由此,在1946年的时候,当时政府还专门给他发了一次嘉奖令,授“光华乙种二等奖章”。

一个科举文魁,一个留学生,一个县长,一个教育家,一个高寿老者,对日作过战,还取得了胜利,种种身份标签集于一身,不能不说就是武宣县的一个传奇人物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