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被称为“视力的隐形杀手”,在不知不觉中侵害着视神经,最终造成眼睛完全失明。
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具有很强的致盲性,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很容易漏诊,只有到了晚期,才会发现视野不太敏感或者中心视力受到影响,可惜为时已晚。
据统计,全球40-80岁人群中青光眼患者达到近8000万人,仅在中国,这个数值就超过了2100万,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光眼的发病年龄也在逐渐降低,许多青年人也备受“青睐”。
世界青光眼协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协会在2008年共同发起将3月6日定为世界青光眼日,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晓率。
“沉默的视力小偷”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仅次于白内障,它的发病原因至今不太明确,主要与年龄、家族史、高眼压症、眼外伤或手术史、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有关。因为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但最根本的都是因威胁到了视神经细胞,使视觉功能进行性丧失所致。
青光眼的类型有哪些?
青光眼是一个统称,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类病。
按照发病机制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青少年性
原发性青光眼:急性闭角型、慢性闭角型、原发性开角型
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葡萄膜炎等继发青光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混合性青光眼: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
平时所说的青光眼,绝大部分指原发性青光眼,这也是最常见的类型。
对于青光眼,临床上能延缓视野损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但并不能解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凋亡,所以传统医学上认为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性疾病,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也一直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年研究发现,干细胞对于青光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干预青光眼的新手段。
干细胞,青光眼的希望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自我复制并产生出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后代细胞,包括视网膜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细胞,这使得它们成为干预青光眼的有力武器。
2013年5月22日,加拿大Renaud Manuguerra-Gagne等学者在知名学术期刊《Stem Cells》再生医学板块,公布关于干细胞干预青光眼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青光眼模型中移植入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激光诱发的旁分泌因子分泌和祖细胞增殖可以促进青光眼的组织再生。
实验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诱发小梁网细胞的再生,注射进眼前房比造血细胞更能有效引起眼内压(IOP)下降(p<.001)。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和它们分泌的因子诱发睫状体中祖细胞池再活化,促进细胞增殖。激光诱发的组织重构将间充质干细胞按照预定目标导入受损区域,并使眼祖细胞也有一定的增加。
干细胞干预青光眼的主要机制为:
1.帮助修复眼球组织
干细胞干预青光眼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修复受损的眼球组织,它可以定向分化为眼组织细胞,从而修复受损的视网膜和神经组织。
2.增强眼内液体循环
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眼内液体循环不良。干细胞可以通过增加眼内液体的循环使眼压下降。补充干细胞后,会刺激新的分泌和分化过程,从而加快眼内液体循环,减少眼内液体的阻塞,缓解青光眼的发病。
3.干细胞可以抗炎和抗氧化
干细胞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修复作用,可以通过释放出一些有益的因子来减少炎症反应和保护神经细胞不受氧化损害,从而达到改善和恢复眼部组织的目的。
综上,利用干细胞重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可行的,为青光眼这一顽疾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外,白内障、飞蚊症、黄斑病变等一些传统疗法难以攻克的眼疾,干细胞的再生医学同样提供了新思路。大量科学研究已将干细胞引入了眼科临床实践并不断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能够治愈更多的眼疾,给眼疾患者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