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了66年的条约,1991年无意间发现,让我国捡了个“大漏”

淩轩 2025-01-11 15:09:49

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与“生人勿近”的南极不同,北极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其生存条件与科考条件明显要比南极好上许多,围绕北极所进行的科考行动也明显多于南极。

也许有朋友会好奇,北极就算条件比南极好那也是极地,方圆千里渺无人烟。那么对于这么一大块无人区,各国进行科考时难道不用遵循什么约定吗?

事实上,北冰洋附近的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被各个国家划分为自己的领土,只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斯瓦尔巴群岛。

围绕这片群岛,这里还诞生了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一条在北极生效的政府间条约,也正是因为这个条约,让后来的我国捡到了“大便宜”,这是怎么回事?我国利用这个“大便宜”后期得到了什么?

●—斯瓦尔巴条约—●

人类对于北极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公元前325年,一个叫希菲的古希腊人为了打破迦太基的海洋霸权,乘坐一艘商船从法国马赛港出发,一路向北,穿越大西洋,成功抵达了北极圈。在北极圈,希菲目睹了古人难以理解的壮丽景象。

回国后,希菲将他在北方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出版,立刻在当时引起轰动:希菲在书中描述的“巨大的冰山”、“永恒的白夜”震撼了所有人,许多人都坐船去北方一睹那光怪陆离的世界。

只可惜受当时的远洋航行技术所制约,尽管后续还是有不少人接近北极圈,但是始终没有人能够探索北极的全貌。

人类真正能够全方位的探索北极,还要等到一千多年后的地理大发现时期。

16世纪远洋航行技术的进步以及殖民扩张的需求,促成了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到来,地球上许多之前从未被欧洲人踏足的区域陆陆续续被欧洲探险家发现,让欧洲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的北极自然也不例外。

1594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驾驶着一艘帆船向北出发,试图为国王开辟新的领地。

经过接近两年的航行,在驶过熊岛之后,巴伦支和船员们看到了一片未知的岛屿,据巴伦支的探险报告描述,这些岛屿全部被冰雪覆盖,陡峭的山峰如刀尖般直刺天空。

巴伦支将这片雄伟的区域命名为“斯匹次卑尔根”,意为“冰原上的尖峰”,随后继续向前行驶,最终抵达新地岛北岸。

在新地岛,巴伦支等人遭遇了严重的坏血病,此时船上物资即将耗尽,外面是冰天雪地,他们不得已只能停止进程。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次寒冷的冬天中,巴伦支本人也因为严酷的环境而不幸去世,死前他在探险报告中将自所发现的这一整片区域命名为“斯瓦尔巴群岛”。

巴伦支本人作为航海先驱倒是名留青史了,但是他的探险报告却留下来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他忘了加一行字:以国王陛下的名义宣布对该群岛的领土所有权。

为什么这一行字如此重要呢?因为在当时,“发现即占有”的原则还没有形成,在发现一片领土之后必须宣称才能拥有主权。

巴伦支的这一次疏忽,让斯瓦尔巴群岛作为无主之地被各方争论了数百年,一直到20世纪初的斯瓦尔巴条约出炉。

20世纪初,英美等国家联合对斯瓦尔巴群岛进行了一次勘探,经过探索后发现岛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打算带头阻止各国在这里签订一款条约,共同开发斯瓦尔巴群岛。

在此之前,各个国家为了争夺群岛附近的资源长期打得不可开交,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由于开发程度有限,经常获取不了对等的报酬,因此英美国家的提议正好也符合各国的利益需求。

1920年,英国、美国、法国、挪威等18个国家齐聚一堂,共同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

该条约规定,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归属挪威,但是该群岛将永远不能被用于服务军事,因此包括主权国挪威在内的国家都不得在群岛驻军.

同时,条约还对各个国家在群岛的活动范围做出了划分,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开矿、打渔,那么其他国家都不得干涉。

就这样,第一版斯瓦尔巴条约就这么诞生了,此后人类在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各种开发活动都是基于该条约进行的。

总共就这么几个国家签条约,那么其他没签的国家岂不是永远不能去斯瓦尔巴群岛了?那中国又是怎么在这附近建科考站的呢?

●—中国的加入—●

近几十年,南北两极的开发一直是一个让全人类关注的大项目,能在两极地区设立科考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国力与影响力增加的表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在南北两极建立科考站的准备,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分别在1985年和1989年建立,然而对北极的科考进程迟迟没有落实。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们南北两极情况不一样,南极周边没有国家,自然也没有领土争议,而北极附近的国家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领土争端,因此中央慎之又慎,不敢越雷池一步。

1991年,探险家高登义无意中看到了斯瓦尔巴条约,在条约中,居然看到了中国的名字!

中国并不在1920年签订条约的18个国家之中,那么这份条约中为什么有中国的名字呢?

原来,当初法国为了在斯瓦尔巴群岛获得更多的开采范围,特意在1925年拉拢了中国等多个国家共同加入了条约。

法国人的想法是,反正这些国家也没能力开发北极,那等他们这个条约之后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地盘开发了!

法国没有想到,自己的小算盘在66年后为中国进入北极增加了依据,让我国“捡了个大漏”,有了这份依据,美西方再也无力阻止中国队北极的开发了。

2004年,我国在北极的科考站黄河站正式建成,标志着中国对北极的开发正式开始!

现如今,我过在北极已经有了两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黄河站和中冰北极科考站。

黄河站是一栋两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设施,可供20-25人工作和居住。

该站重点开展极地高空大气物理、冰川海洋、生物生态、气象地质等学科的观测和研究。

截至2024年,黄河站已运行20年,累计支持250多个业务和科研项目,接纳超过660名科考人员进行科学考察。

中冰北极科考站则位于冰岛北部城市阿库雷里的凯尔赫,于2018年10月18日正式运行。

该站由我国极地研究所和冰岛研究中心共同运营,主要用于开展北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

这些科考站的建立和运行,为中国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开展冰川学、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和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北极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

信源:

斯瓦尔巴条约——头条百科

中国科学家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有了《斯瓦尔巴条约》——央视网

中国公民可自由出入斯瓦尔巴群岛,须归功北洋政府——光明网

3 阅读: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