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太空捞人,滞留在空间站的两个宇航员,明年有机会回来了

嵌入式的大杂烩 2024-11-08 08:41:12

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美国的航天事业绝对处于世界前列,然而就在今年,美国却闹了一个笑话。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们的两名宇航员上了太空之后,竟然回不来了,而他们飞上太空之前,本来只打算呆几天而已,如今却被困在了空间站。

这不仅暴露了美国航天技术的缺陷,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国的公信力,因此美国政府为了面子和里子。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最终决定求助马斯克的龙飞船,希望这两位宇航员能搭载龙飞船返回地球,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美国的航天技术是在吹牛么?

商业化的波音星际客机

“星际客机”,波音公司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船,承载着美国重返太空的雄心,以及与SpaceX在商业航天领域竞争的野心。

图片来自于网络

该项目目标是为NASA提供商业载人航天服务,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其技术特点包括可重复使用、自主飞行等。

2024年6月,星际客机迎来了首次载人试飞。

两名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肩负着将滞留在空间站的四名宇航员接回地球的重任,踏上了这趟充满未知的旅程。

图片来自于网络

怎料这次试飞却成了美国航天史上的一个污点,星际客机在升空后不久就遭遇了严重的技术故障。

先是推进器失灵,氦气泄漏,飞船无法正常运行,两名宇航员被困太空,生死未卜。

事故原因直指波音公司在飞船制造过程中使用铝合金阀门代替钛合金阀门,这一关键部件的“偷工减料”直接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波音之所以选择印度产的铝合金阀门,是因为美国政府禁止使用中国零件的禁令。

这一禁令使得波音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最终导致了飞船质量的下降。

而波音公司在事故后的表现更是令人失望,面对宇航员的安危,他们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反而试图推卸责任,甚至建议宇航员驾驶故障飞船返回地球,这种置宇航员生命于不顾的态度,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也让波音的声誉跌至谷底。

更令人气愤的是,波音公司竟然以“买了保险”为由,试图逃避责任,这种冷漠的态度让人不寒而栗。

波音公司的失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管理上的,项目准备不足,风险评估不到位,以及事故后处理不当,都暴露了波音公司在航天项目管理上的严重缺陷。

面子与里子的权衡

两名宇航员被困太空,美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将他们安全救回,成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时美国自身的救援能力有限,俄罗斯的飞船也出现了故障,无法提供帮助。

即便中国表达了提供救援的意愿,但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量,拒绝了中国的帮助,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并非完全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而是掺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

民主党政府出于党派斗争的需要,将航天项目交给了波音公司,目的是削弱共和党支持者马斯克和SpaceX的影响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种政治博弈,最终导致了美国航天项目的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

为了“面子”,美国政府拒绝了中国提供的低成本救援方案,最终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求助于马斯克的SpaceX。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暴露出美国航天计划的缺陷和政治斗争的阴暗面。

美国政府的决策失误,将宇航员的安全置于政治利益之下,这种做法令人深思。

图片来自于网络

原本一个简单的救援任务,因为政治因素的介入,变得异常复杂和昂贵,美国政府在面子和里子之间,选择了面子,但却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马斯克的“龙”飞船

在波音“星际客机”翻车、美国政府进退两难之际,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及其“龙”飞船成为了最后的希望。

SpaceX作为一家商业航天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运营,迅速崛起,成为了美国航天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图片来自于网络

“龙”飞船是美国首个由私营企业建造并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载人飞船,也是自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首个获得NASA认证的常规载人飞船。

2024年9月28日,“龙”飞船搭载着两名宇航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这次任务不仅要将两名宇航员送往空间站执行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将之前被困的四名宇航员接回地球。

图片来自于网络

“龙”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完成了人员轮换,并将滞留已久的四名宇航员安全送回了地球。

这次救援行动,展现了SpaceX的技术实力和高效执行力,可是由于“龙”飞船容量有限,一次只能搭载四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此被困的两名美国宇航员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不得不继续滞留在空间站,等待下一次救援机会,预计将在2025年2月返回。

与波音“星际客机”相比,“龙”飞船在技术上更为成熟和可靠,其设计更加简洁高效,安全性更高,成本也更低。

SpaceX的成功,证明了商业航天模式的可行性,也为传统航天领域带来了新的竞争和活力。

结语

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量,拒绝了中国的救援帮助,这种做法既不明智,也不利于航天事业的长期发展。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场由“面子”引发的太空惊魂,最终以“里子”的巨大损失而告终。这不仅是美国航天事业的一次危机,也是对美国政治和决策机制的一次拷问。

未来,美国航天事业能否重振雄风,取决于能否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走出一条更加理性、务实、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场风波,也给全球航天界提了个醒:航天探索,技术是基石,安全是底线,合作是未来。

参考信息

他俩的“回家”时间终于有了“准信”

光明网

2024-08-27

他们终于能返回地球了?

观察者网 2024年09月29日

“龙”飞船成功到达国际空间站 将于明年2月带回滞留宇航员

大皖新闻

2024-09-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