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住宅,叩问生活的本质

空间构架师 2024-11-08 03:57:49

#住宅空间

本期专题,来自北京、福州、上海和南京的四个截然不同的住宅形态,既有对母亲赐予生命的感恩,也有对孩童成长的关注;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历史的尊重;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满足生活的实际需求。

或许,空间的本质就是多元与包容。当我们叩问空间与生活的本质时,其实也是在探索自己内心的世界。每一个空间都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见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表达。

#01

为退休老人设计的居所

{ 北京 · 母亲住宅 / CPLUS }

北京 · 母亲住宅 / CPLUS © 朱雨蒙

不远的未来,乡村将具备流动、多元、互联的特质,提供城市里无法获得的空间体验和生活方式。新的乡村能够吸引新的乡村人,并带来新的社区形态。“母亲住宅”项目正是在此契机下诞生的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独立实验样本。建筑师重构了乡间现代家庭的生活场景,为房山西营村与北京城区建立新联系提供了一份答案。

北京西南六环外坡峰岭脚下,“母亲住宅”所在的西营村坐落其间。院子是为退休老人设计的,到了周末也可以成为祖孙三代团聚的场所。为向抚育生命的母亲致敬,特以“母亲住宅”命名。

© 朱雨蒙

建筑与庭院的占地比例接近1:1,通过凹凸的图底关系,展现了两者间的动态平衡。南立面上各主要房间的窗口如同取景器一样将庭院之中的风景引入室内,淡化了“内”与“外”的界限。

在建筑空间的整体设计上,建筑师拓展并延伸了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层次,同时围绕通高的中庭创造出连续且丰富的室内竖向体验。

© 朱雨蒙

布局由东向西分为三段。靠近主街的厨房及餐厅单元相对热闹,从厨房窗口可以随时观察到院子里的情况。通高的中庭空间位于中段,作为起居活动区连接着各个房间。西侧楼上、楼下各有一组卧室和卫生间单元,安静并确保隐私。二层东侧是一个书房,未来住户也可以自定义使用场景,灵活置换成其他活动空间或者卧室。

© 朱雨蒙

#02

4口之家的陪伴与成长

{ 福州 · J PIus住宅空间 / 平衡空间设计 }

福州 · J PIus住宅空间 / 福州平衡空间设计 © 李迪

这是一个有爱的家,房子很大的一个起心动念,就是因为两个孩子的成长和陪伴。身体力行的陪伴,交流方法,形成自驱力,小孩和大人都变得很多可能性,不设限,自然而然的发生,学会独立的评判标准。于是,设计师希望场地是简单的,自由一点从建筑开始。

应对场地的建筑限制,加减法简洁化设计。梳理立面关系,破败的线条直接去掉,简化,用一些金属框套来限制视野,平衡建筑内外的关系。同时把老旧的涂料简化翻新。用很传统的弹涂工艺,形成一种肌理,重塑整个建筑外观。

建筑与环境 © 李迪

一层 © 李迪

二层 © 李迪

设计师给建筑组织了一个使用方式,一种用感受就能体验空间意图的呈现。负一层和一层相对公共性,面对社区,面对家族成员,面对好多朋友。不需要门禁,来去自由。而在去三楼的楼梯口,用核心筒的一部分形成一个门,软性的间隔来划分公共与私密的边界。

“核心筒”串联起整个空间垂直交通的功能属性,透明电梯在其间穿梭。扩展“家”的边界,使互动成为日常居住体验的一部分。自由平面为场所带来活力,以此为基点出发,面向成长与未来。

三层 © 李迪

四层 © 李迪

#03

2个人的立足之地

{ 上海 · 枫泾小筑 / 六识研社 }

上海 · 枫泾小筑 / 六识研社 © 本质映象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是建筑师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2022年对职业和生活进行了重新规划后,他们希望趁年轻的时候让生活步入能够按自己的节奏工作、生活的循环。搬离熟悉的城区,承载想法的场地位于郊区的一个水乡古镇。建筑沿河而建,四周环绕着凉亭、古桥、水杉林。

老房子复杂又充满不确定性。一层一层剥除与测绘,改造的状态就像一场“跨越百年的设计接力”,建筑师希望让老建筑既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又能够尽力保留老房子形式朴素但语义复杂的建筑状态。

© 本质映象

古镇沿河的立面依照景区要求不可有风貌上的变动,仅对一层入口立面稍做整理,把老花窗、小logo、一扇淘来的老木门以及雨檐整合在一起。将东南向的整个立面全部打开,通高的玻璃门窗自由开合,形成与小院浑然一体的状态。

辖制卫生间高度的楼梯被移至靠近通高玻璃门的后区,在楼板上为楼梯开了个大三角形的切口,二层落地窗的光也能洒向一层,改变了室内幽暗压抑的精神状态。对于切开的楼板和悬空的木梁,加一根天蓝色钢梁作为支撑,借此唤唤沉睡的老屋。

© 本质映象

求知与生活是一个互相长养的过程。以退为进,照顾好自己同时也能更沉着地追寻专业理想。未来在此,不管是和风、小院的绿意,抑或是冬日从远处水杉林探出的第一缕暖阳送来的金黄色,都将被热烈欢迎。

© 本质映象

#04

33㎡单间一居室

{ 南京 · 朗诗住宅 / 衡建筑 }

南京 · 朗诗住宅 / 衡建筑 © Howie

朗诗住宅是典型的单间一居室公寓。理想的单间一居室应接近于“庇护所”这种原初的建筑类型,有限的空间意味着每平米都要有效地回应住宅主人个体化的居住需求。

把岩石的概念放大到公寓整体,将其想象成是一处山体,而睡眠空间就仿佛是采石开凿后留下的岩穴空腔。“岩穴居住”主题的另一个来源是西班牙雕塑家爱德华多·奇利达(Edoardo Chilida)的系列雪花石膏雕塑作品。奇利达作品矛盾但平衡的状态,是设计师想赋予这个住宅空间的精神气质。

© Howie

睡眠区的内部被视作一个巨大的家具来设计,如《书房中的圣哲罗姆》所绘的场景。三面矮墙屏风围合成一个精神结界。木制地台将区域抬高,床垫直接置于地台上,古代隐士们席地而卧的栖居方式有益内心的平和。在“岩壁”上凿出洞口,自然光透过这些洞口和墙顶间的狭缝照射到房间各处。

其余生活必要功能围绕着睡眠区布置,有管线要求的功能尽可能不做大幅度的调动,以免造成拆改成本的增加。

© Howie

住所应该能提供一种慰藉。设计师希望能对生活的本质作个历史回溯,回到最原初的居住状态,尽可能剥离掉现代化带来的非必要要素。设计过程中与业主频繁的沟通也帮助她梳理和审视自己的日常起居,这个过程就是一场生活的练习。

© Howie

编辑丨Daisy

校对丨Miki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