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事发生了!中欧彻底没得谈了,欧盟用心险恶,想私下谈判

千金不及冰淇淋 2024-11-02 11:50:52

欧盟委员会(简称“欧委会”)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方案(终版)文件,终裁方案被传至欧盟官方公报。这意味着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7.8%至35.3%的额外反补贴税在欧盟当地时间10月30日0时生效,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天。

在原有10%关税的基础上,加征的额外反补贴税具体税率是:被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被征收的反补贴税分别为17.0%、18.8%和35.3%;其他合作公司被征收20.7%的关税。

此次反补贴调查是一起典型的披着合规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加征关税不仅违背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和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汽车产业界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政府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开展诉讼,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希望中欧双方从产业合作大局出发,继续开展进一步对话磋商,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推动中欧汽车产业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欧盟在宣布“最终反补贴税”的同时,也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这似乎释放出一个矛盾的信号:一方面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强硬措施,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反映出欧盟在处理对华贸易关系时的纠结:一方面想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不想彻底断绝与中国的合作。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其背后是中欧之间在汽车产业上的激烈竞争和战略博弈,欧洲的传统汽车工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简单点说就是欧盟本地的新能源车与我们差距太大,完全比不过我们的产品,欧盟就提反补贴税,强行提高国产电动车的售价,打压国产车的性价比,好让他们本地的车能卖出去。

对此,中方回应:“我们注意到欧方发布的公告。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10月30日发布的声明中说,欧委会并未在终裁公告中纠正之前的诸多错误认定,除程序上严重缺乏透明度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背离规则和以往实践进行抽样带来的底层代表性问题,也未对欧盟产业损害指标进行客观分析。欧委会对本案作出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客观的认定,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和欧盟反补贴相关规则。

欧委会在10月29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从7月4日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性关税将不予执行。

今年10月,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德德克发表文章《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贸易到投资》。文章强调,关税措施可能会让消费者付出代价,但可能会给欧洲汽车业提供发展所需的喘息空间。然而,如果没有额外的支持措施比如结构性投资和战略合作,欧洲将在全球汽车市场失去领先地位。

根据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当地时间10月30日公布的最新财报,由于汽车销量下跌和重组费用增加,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4%,仅为15.8亿欧元。

据新华社报道,关于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磋商,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8日表示,如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彼此信任,干扰磋商整体进程。

当天有记者问,10月25日,欧委会在有关中欧举行视频会谈的新闻中表示,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欧委会有权与参与调查的不同企业商谈价格承诺,与中国机电商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并不排斥其他企业单独与欧方商谈价格承诺。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作出上述回应。

除了公开的贸易制裁,欧盟在背后玩起了“分而治之”的招数,他们明白很多中国公司,特别是刚进入国际市场的,往往缺乏经验急于拓展业务。

于是欧盟便利用这一点,私底下偷偷联系一些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承诺给予他们更低的关税、更大的市场份额等“特殊待遇”,以此来诱使这些企业,想与其单独达成协议。

欧盟的这番操作,可谓用心险恶,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各个击破”的战术,分化中国企业,瓦解中国企业的谈判力量,最终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事实上,“加征关税”的影响已经体现在上汽集团的销量反馈上,从7月开始临时加征关税开始。

欧盟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9月份的欧洲市场上,上汽集团销量为1.03万辆。包括Smart,9月份Smart欧洲销量跌至40辆,同比下滑97.6%。

还有沃尔沃曾下调全年销量预期,由之前的15%调整至12%-15%。沃尔沃CEO吉姆·罗文指出,调整预期的原因在于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

“由于欧盟不断增加的贸易壁垒,预计将对该车型的销售产生负面影响。”吉姆·罗文称。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