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津、宁,人气尚未恢复?

刘晓博说财经 2024-08-02 18:24:13
原创刘晓博

如果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城市的人气,谁最合适?那就是应该是“城市交通客运量”,它包括“公交车+地铁+轮渡+出租车+网约车+有轨电车+城市索道”的客运量。它不含跨城市的客运量,比如民航、高铁、长途公共汽车、跨城市出租车网约车等,也不包含私家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以前,交通运输部每月发布36个大中城市的“城市交通客运量”,但从去年1月开始,改为公布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而各地交通运输局中只有深圳、广州、南京等极少数城市定期公布数据。所以,现在获得各省市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得城市的数据就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先看全国整体的数据。根据交通运输部每年发布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出了下面这张图。

中国城市客运量的历史高点是在2014年到2015年左右出现的,其中2014年达到了1315.66亿人,2015年为1303.2亿人次。

随后几年城市人气略有回落,但一直徘徊在1260亿人次以上。疫情前1年的2019年,为1279.2亿人次。疫情三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城市的人气显著下滑,最低是封控最严格的2022年,回落到了755亿人次。2023年2月以后,疫情影响结束,全年城市客运量重回1000亿人次以上。到了今年,数据可比性就更强了。2024年上半年,城市客运量达到了528亿人次。如果简单把上半年数据乘以2,算作今年全年的数据,则今年全年客运量当在1056亿人次左右。由此可以计算出,全国城市人气恢复到了2019年的82.6%。如果跟2014年的历史高点相比,则今年只恢复到了80%左右。具体到几个大城市,情况又如何?下图是四大直辖市,以及深圳、广州、天津的数据,其他主要城市的数据无法获得:

7大城市里只有重庆和深圳完全恢复了人气、并略创新高,上半年城市客运量分别达到了2019年同期的109%和104%。这也跟这两座城市上半年的GDP表现相符(下图):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最大的内地10城市中,重庆、深圳的增长都表现非常不错,深圳的增量位居全国第二,重庆位居全国第四。至于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天津,人气都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其中天津恢复度最低,只恢复到了2019年的74.3%;其次是广州,只恢复到了75.4%。南京、北京、上海,分别只恢复到了77.2%、84.7%和91.1%。天津人气为何恢复最慢?跟这座城市经济地位不断下滑,缺少产业竞争力、缺少职场竞争力有关。广州人气恢复度竟然跟天津相当,在7大城市里垫底。这跟今年上半年广州经济增长失速形成了相互印证关系。广州人气恢复度偏低,可能还跟最近几年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城市交通直达率提升有关。以前,广东省把各种交通流量都绑在广州身上,连深圳这样重要的城市,都没有多少直达或始发列车。随着交通设施不断增加,大湾区其他城市慢慢不需要在跨省旅行的时候,绕道广州了。最近几年,地铁对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越来越高,一大批城市的地铁客运量创出了历史新高。上述7大城市中,哪些城市地铁客运量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甚至创出了新高,哪些尚未完全恢复?

恢复最好的是深圳、重庆、天津,分别达到了152.8%、145.9%和124.8%。这些城市地铁客运量超越2019年同期,跟新建地铁线路多有关,其中深圳、重庆还跟整体人气回升有关。北、上、广和南京,地铁通车里程也在不断延长,但乘坐地铁的人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下图是2023年1到11月跟2019年同期的比较,当时也是深圳、重庆人气恢复得最好,另外几个城市比较差。两次比较中,倒数第一都是天津。

为什么城市人气尚未恢复?一是疫情的疤痕效应,二是当前经济仍然处于低位。城市就业岗位增量有限,全职岗位可能是下滑的,部分人是非全职就业状态。此外就是收入下降,让部分居民转而自助出行。现在最主流的“自助出行”方式是骑电动自行车或共享单车,比如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最近两年“电驴”数量暴增。甚至有上班族同时使用两部电驴,一部在家和地铁站之间接驳,一部在单位和地铁站之间接驳。更多的人是直接骑“电驴”上下班。翻阅交通部发布的数据,还能发现:打车(包括出租车、网约车)量的历史高点也在2014年到2015年左右。2014年,全国打车量为406.06亿人次,2015年,全国是396.74亿人次,2019年为347.89亿人,2023年为334.78亿人次。2024年上半年为176.3亿人次,乘以2转化为全年数据,则是大约352.6亿人次。今年全年打车量有望突破2019年,但大概只能恢复到2014年历史高点的87%左右。

2 阅读: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