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性情宽厚,是个好皇帝,但所托非人,使得国家迅速崩溃

清水空流儿 2024-12-23 14:41:51

晋武帝司马炎虽然是开国皇帝,实际上来说,他应该是第三代皇帝了,第一代是司马师,第二代是司马昭,第三代就是司马炎了,虽然如此,因司马炎因有灭之功,在天下分裂一百多年分裂之后,再次统一。所以司马炎特别得意,自以为功业不在汉高祖和光武帝之下。但司马炎绝对想不到,他的大晋王朝,在他身死之后,只勉强维持了27年,成为所有大一统王朝里最最无能的王朝,这只能说明,晋朝生于不义,死于无能。

曹魏咸熙二年八月晋王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晋王爵位,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当年年底就迫不及待地让曹奂禅让帝位。十二月十七日司马炎正式即皇帝位,更国号为晋,这一年,司马炎不过三十岁,史书评价司马炎为“明达善谋”。但天下在仅仅统一二十多年后,就又重新陷入分裂长达近三百年,中原板荡,生灵涂炭,如此看来,司马炎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好皇帝。

五年之后,也就是咸宁五年,司马炎预备开始灭吴大计,应该说,司马炎一登基就想讨伐东吴,不想,在河西的鲜卑拓跋族发生叛乱,由于最初司马炎并没有在意,导致叛乱愈发严重,司马炎不得不先镇压内部叛乱,司马炎让文鸯拜平西将军,总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镇压河西叛乱,使河西鲜卑实力大损 。

但仅过一年,鲜卑拓跋族再次反叛,相继斩杀秦、凉二州四位刺史,洛阳震动。司马炎又命马隆拜为武威太守、讨虏护军。在司马炎的支持下,马隆自选士兵、武器,仅率三千五百勇士西征,转行一千余里,最终同年底的平定叛乱。

直到这个时候,司马炎才算腾出手来灭吴,此时东吴陆抗病死,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司马炎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在咸宁五年十一月,司马炎命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掌管漕运粮饷,又下令以二十万大军兵分六路,大举进攻东吴:

一.镇东将军司马伷出涂中;

二.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

三.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

四.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

五.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

六.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率巴蜀水军,顺江而下。

晋军水陆并进,大举攻吴,诸路人马中,尤以从巴蜀顺流而下的水军为强,晋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正所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开战仅仅几个月后,公元280年三月,王濬率领的晋朝水师浩浩荡荡东进,攻破金陵,孙皓无计可施,向晋军投降。至此,吴国灭亡,三国鼎立后的吴、晋两国对峙的局面结束,全国重归一统。 三国时代,至此终结在司马炎手中。司马炎为了彰显的自己的功绩,为此改元“太康”。要说司马炎不得意那是假的。

司马炎统一天下后,开创了长达十年的繁荣盛世,使久经战乱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史称“太康之治”。

司马炎共在位25年,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无论政绩,能力都是极为一般的,甚至存在感都极低,以至于贬多褒少。后世提及司马炎都是他荒淫好色,穷奢极欲的后宫秘辛,宫中美女多达万人。由于招选的美女太多,世家大族女子为逃避入宫,故意身穿粗陋衣服,避免被四处寻访美女的宦官看中。

由于美女太多,以至于自己却不知道该临幸哪个美女,他于是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命人设计出一辆舒适的小车,用几头强壮的公羊牵引,自己乘坐着这辆羊车,每天在宫苑中闲逛。每次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去这个宫里去那啥。后宫女子为了吸引羊车来找自己,也是想尽法子,她们在门上插上竹枝,在地上洒盐水。羊喜欢盐水的味道,常会停下吃食,如此,皇帝就来到了美女的面前。

这应该是对司马炎的诬陷,实际上司马炎真的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天下刚刚统一的时候,大臣傅咸对司马炎表示:现在天下财用匮乏,就是由于军队而后设官太多,官吏的官禄和经费都出自百姓,由此导致百姓贫困,因此精简官吏势在必行,于是司马炎就开始裁军,将大量军队裁撤释放回家耕田垦荒。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国家开支,接着又开始大规模精简冗官冗员。精简了天下一半的官员之多。

天下一统之后,司马炎又颁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占田令,在全国推行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按照这个制度,一夫一妇之家可占田100亩,其中课田70亩,按一定数额交纳田租,余下30亩属于私产。于是在此十年间,晋朝百姓生活安定饱足,迎来了东汉末年以来最好的时代。灭吴后的两三年内,晋朝人口就增加了130多万户,人口大量增加,是封建时代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

司马炎时期除了经济繁荣带来的人口增长外,还有就是将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填补了三国战乱带来的人口空缺。晋武帝在位时,也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招抚政策,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为主的四方民族纷纷内附于晋,形成了一股少数民族内迁的潮流。

实际上司马炎之所以被后世诟病,就是在于他立储时的昏聩之举,司马炎与媳妇杨艳都是正常人,夫妻二人生了四个娃,都是精明强干之人,唯独其中老二是一个异类,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偏——司马衷,一个地地道道的傻人。

司马炎之所以让司马衷当太子,其中有一个难以表达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大伯父司马师,应该说,如果不是司马师早夭,又没有儿子,晋王乃至后来代魏建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司马昭一系。

司马昭上位后,迫于政治压力,将自己喜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已去世的司马师,继承兄长的爵位,司马攸,史书中评价颇高。时人称其“性孝友,多才艺,浦和平允,名望过于炎”。司马攸综合能力远远比他的哥哥司马炎要优秀。

司马昭无论真假,经常对外表示:“天下者,景王(司马师谥号)之天下也,吾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意思就是我过世之后由司马攸当接班人,让权力在法统上重归司马师一系,实际上还是司马炎一系。

可司马昭这一举措遭到不少的朝臣的反对,意思就是“废长立少,违礼不祥”。显然这是出于维护法统,与迎奉司马昭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立司马炎为世子。可直到临终前,司马昭还担心儿子们反目成仇,将司马炎与司马攸叫到床前,一再嘱托希望兄弟俩和睦相处。

司马昭对于司马攸的厚爱,让司马炎十分不满,也让他与弟弟司马攸始终有些隔阂,出于对司马攸有所防备,没过多久就立了太子。由于当时长子司马轨已经不幸夭折,他只好立9岁的次子司马衷为太子。

司马炎应该知道司马衷天生愚钝,但又不得不立司马衷,因为他是长子登基,他就必须维护这一措施。朝中不少大臣是齐王司马攸的支持者,不看好生性愚钝的太子司马衷。直到司马炎驾崩前,先后有多名朝廷重臣因为劝谏立储之事被贬,要求更换太子的呼声却不断高涨。但越是如此,司马炎越是忌惮司马攸,最后终于动了杀心。

太康三年司马炎下诏,命齐王司马攸都督青州诸军事,让他从洛阳返回封国,以此巩固太子司马衷的地位。司马攸不愿就此远离京城,不想遭到司马炎的否决,情急之下,司马攸竟抑郁成疾,病倒了。司马炎派御医前去诊治,御医迎合皇帝的意愿,故意说齐王没病。在这种情形下,司马炎强令司马攸就藩。

司马攸只好抱病出走,可还没出洛阳就吐血而死。司马炎最初也表现得心中有愧,不禁落下眼泪。可有人就说:“齐王徒有虚名,朝中百官却都归心于他,对太子不利。现在齐王自己得病死了,正是国家的福气,陛下何必伤心呢?”司马炎一听,竟收住了眼泪。在至高无上的皇位面前,兄弟情谊早已无关紧要。但为了掩人耳目,司马炎处死了看病的御医。齐王一死,太子司马衷的地位就此稳固。

史官评价司马炎时,说其“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就是说他秉性宽厚,司马炎对待禅让的曹家甚厚,还赦免了王凌和邓艾的子嗣。而对待江南的百姓,司马炎也罢免苛政,以此赢得了民心。要是论魏晋南北朝最仁恕之君,确实非司马炎莫属了。司马炎在这方面的最大黑点,也就只是间接逼死司马攸。

实际上司马炎之所以看好太子司马衷,在于司马衷有一个好儿子,就是聪慧敏达的皇孙司马遹。因为太子妃贾南风迟迟没有生育,司马炎便将自己的才人谢玖赐给太子司马衷。谢玖到东宫侍寝后有了身孕,为太子生下了儿子司马遹。后来,贾南风主政之后,将司马衷的侧妃统统害死,唯独对谢玖十分恭敬,后世有人说,司马遹很有可能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遹十分聪慧,似有人君之资,晋武帝很是疼爱他,但司马炎最喜爱的这个孙子,后来也没有继承皇位,而是死在八王之乱中。

由于曹魏的败亡在于宗室无权,为了捍卫家族的荣耀,他又大兴分封,为西晋埋下了另一大隐患。司马炎在位期间,分封了27个王。诸王分赴封国,都督诸军事,出镇要害之地。诸侯王不仅对州郡行使行政权,还有军事统率权,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司马炎的做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宗室后来成了争夺皇权的野心家。晋武帝在晚年或许已经发现了这一错误,开始对西晋分封制度进行削弱,但为时已晚。

司马炎晚年的时候,宗室外放地方,朝中大权只好委托给国丈杨骏(司马炎第二任皇后杨芷之父)。杨骏借机随意撤换公卿,安插自己的心腹。太熙元年三月,司马炎气息奄奄,整日处于昏迷状态。四月二十日司马炎在洛阳含章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

血腥的八王之乱在司马炎死后不久就爆发了,历时十六年,引发了此后近三百年的乱世。

我是清水空流儿,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