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和平谈判”旗号的乌克兰外长库巴列,在回到乌克兰后竟然光速变脸,声称“乌克兰不会接受任何第三方国家的调停”。
乌克兰难道真的打算和俄罗斯死磕到底吗?为什么前脚表示愿意谈判的乌克兰,后脚就否认与中国的谈判结果?谁有可能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库巴列前脚访华,后脚翻脸今年7月24日,乌克兰外长库巴列访华,与王毅外长会晤。
中国因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友好的外交关系,西方一直恶意解读为中国是俄乌战争的“决定性推动者”。
此次乌克兰外长库巴列访华,发视频说中国是伟大的国家,这些举动无疑是对国际上“污名化中国”的最好反驳。
会谈期间,我方也给予了友好回应,大致意思是:
中乌克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贸易伙伴,我们将不断推动中乌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仅给予乌克兰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还为俄乌实现和谈奔走劳累。
中国是真心还是假意,世界各国人民看得清楚。
库巴列这一次之所以要访华,也是看中了中国在外交中不偏不倚的态度,以及与俄罗斯之间密切的贸易联系。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今年6月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俄罗斯参加后,这场峰会几乎成为了对俄方的“声讨会”。
正如德国总理舒尔茨的发言:没有俄罗斯参加的乌克兰和平谈判,都将没有实质性意义。
但是,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已跌落至外交冰点,几乎断绝了一切沟通的渠道。
而中国与俄乌之间都有着联系,恰好可以做他们沟通的桥梁。
也就是说,如果乌克兰未来想与俄罗斯在外交上取得进展,甚至让普京参与和谈,首先要和中国实现双边沟通。
在这次会谈的尾声,中国和乌克兰进行意见交流,各自均赞同结束俄乌冲突,并且是以和平的形式解决问题。
然而,就在库巴列访华结束,回到乌克兰之后,却来了个光速“变脸”。
他声称乌任何第三方国家对俄乌之间的调停,都令乌克兰都难以接受,除非他们愿意停火。
乌克兰外长一前一后的态度截然不同,令人感到十分诧异——如果乌克兰贸然单方面改变外交谈判的结果,无疑是在砸自己国家信誉的招牌。
最终导致的结果,将是未来没有国家敢在乌克兰真正需要和谈时拉他们一把。
冒这么大的风险,乌方为何还反复无常?
乌克兰战场取得优势,对未来抱有幻想中国做到了大国该做的一切,但影响俄乌冲突未来走向的,还是俄罗斯与乌克兰这两个参战的国家。
早在今年6月,普京就提出了与乌克兰的停战条件:乌克兰必须让出东部四州,承认俄属克里米亚,同时承诺自身永远不加入北约。
在泽连斯基看来,普京这是在“狮子大开口”。
他上任之际,向乌克兰国内选民的承诺,解决乌克兰东部地区及克里米亚半岛问题。
如果他答应了普京开出的停战谈判条件,恐怕在乌克兰国内的选民面前都无法交代。
然而,隔了一段时间后,乌方竟然又想和谈了,这一次还找上了中国。
很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已从中国这里得知了乌克兰的外交诉求。
那么,乌克兰方面的意思是怎么样的?
拉夫罗夫进行了回答,大致意思是,让俄罗斯无条件撤出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和平幻想”,他们不会做出让步。
既然俄、乌双方都认为彼此提出的外交谈判条件无法接受,战争还将继续。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我国早就有数,有关报道称“虽然俄乌双方近期都不同程度地释放出了愿意谈判的信号,但是和谈的条件和时机显然都还不成熟”。
目前在战场上,俄罗斯依然拥有着战争的主动权。
但是,随着西方军事援助的增加,以及乌克兰在局部战场取得的优势,泽连斯基坚持认为可以凭借持久作战的方式,拖垮俄罗斯。这也是乌克兰为什么目前不想要与俄罗斯开展停战谈判的原因之一。
据VOA报道,7月28日俄军和乌军在洛祖瓦茨克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乌克兰击退了俄罗斯军队多达17次攻势,目前战斗仍未停止。
顿涅茨克前线局势图
洛祖瓦茨克的战斗,也是目前俄乌局势的缩影。随着俄罗斯的攻势逐渐露出疲态,未来战场上还有变数。
乌克兰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吗?
俄乌局势尚不明朗,和平谈判乃大势所趋乌克兰在战场上之所以拖到今天,并不是因为乌军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依赖于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
目前,一向支持俄乌战事的美国民主党在大选中略输一筹,特朗普有声势,也有选票,这对泽连斯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特朗普在参选中曾多次表示:自己会努力实现俄乌之间的和平谈判,以减少美国的对外军费开支。
按照特朗普的“商人政治”习性,未来并不排除他会以一个合适的筹码,把乌克兰“卖给”俄罗斯的可能。
到时候,乌克兰恐怕连哭都来不及。
比起俄罗斯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可能让乌克兰成为更耗不起的那一个。
因此,乌方此时贸然拒绝与俄罗斯的停战谈判,并不是明智之举。
而对俄罗斯来说,尤其在今年7月,海外资产被西方瓜分后,其国内的经济形势愈发严峻。
另外,从目前乌克兰激烈的抵抗来看,俄罗斯也没有完全将占领区消化掉的硬实力。
所以对普京而言,巩固周边的国防安全,及时收手,保住眼下的最大利益才是理性的选择。
虽然人们无法保证,冲突中的哪一方是最终的胜利者,但逐渐消耗不起的战争,已经让双边和谈成为必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