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监测血糖?糖尿病治疗关键在这里!医生详解方法

张伟小张 2024-02-09 12:57:26

今天来聊一聊有关糖尿病的大问题-血糖监测。为啥要聊这个问题,是因为生活中,朋友们监测的很不规范,造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延误,导致不少意外和悲剧的发生。可以这样说,正规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血糖监测都做不好,血糖控制怎么好得了。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目前临床上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利用血糖仪进行的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的检测等。其中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又可以分为患病朋友自我血糖监测和在医院内进行的床边快速血糖检测 。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是朋友们最为熟悉的,张医生建议所有糖尿病病人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应该选择哪些时间段进行监测呢?指南给出了5条意见:

1、当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查餐前血糖

2、当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能达标者;或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者,都需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3、注射胰岛素,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朋友需要监测睡前血糖

4、当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要监测夜间血糖

5、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当剧烈运动前后也要监测血糖

监测时间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是多少呢?最简单的回答肯定是:根据病人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这也是很多医生喜欢说的。

张医生肯定不会这样,一定会给您一个具体实用的方案,兼顾有效性和便利性。例如每天轮换进行餐前和餐后2 h的配对血糖监测,能够改善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不影响生活质量。具体方案如下:

1、生活方式干预的朋友,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2、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朋友,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 h血糖。

3、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朋友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使用基础胰岛素的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达标后,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

4、特殊人群,如围手术期病人、低血糖高危人群、 危重症病人、老年病人、1 型糖尿病的监测,应遵循以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这需要专业医生给予指导。

聊完了毛糖,咱们再来聊一聊糖化血红蛋白,它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正常范围在4%~ 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需要注意的是,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不可靠。

可能很多朋友还听说过和糖化白蛋白,能反映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范围为11%~17%。这个指标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糖化血红蛋白敏感,是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但合并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影响白蛋白更新速度的疾病时,结果会不可靠 。

还有持续葡萄糖监测,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变化的特点。适用于5种情况:

1. 1型糖尿病。

2.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 2 型糖尿病。

3. 在自我血糖监测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具体包括:(1)无法解释 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2)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3)血糖波动大;(4)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的朋友。

4.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5.患者教育。

最后聊一下新指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是指24 h内葡萄糖在 3.9~10.0 mmol/L的时间或其所占的百分比,至少每日要有 7 次血糖监测 。多项观察性研究显示,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及妊娠结局显著相关。还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显著相关 。

这就提示我们,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有望成为评价血糖控制的有效指标。2019 年发布的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推荐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给应该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控制在70%以上,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