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真的好,过年真的有年味……
过年真的好,是因为那个时候,过年有新衣服穿,新衣服都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穿。
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上小学,母亲在春节前给我做了一套蓝色衣服(哥哥姐姐时常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只有我和弟弟妹妹在春节的时候有新衣服穿),上衣是四个兜、裤子是两个兜的套装,大年初一穿着崭新的布料做的衣服,别提有多神气了,而在大年初一之前,是知道自己有一套新衣服,而且时常会想象着自己穿上新衣服的样子……
小的时候,我们都是特别淘气的……
大年初一,刚穿上不久的新衣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衣服兜口那个位置被撕开了,这一定是和弟弟打闹时造成的,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件,“新衣服坏了!”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呢!说当时人被吓成“面如死灰”也绝对不为过。
幸运的是,当时没有挨打,但挨骂是免不了的。母亲骂我的时候,我就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而是一直坚持说母亲的衣服做的不结实,说这衣服“一摸一个口儿”,绝对不是因为我和弟弟打闹的原因,这把我母亲气的……
若干年后,自己已经成了大人,就是前些年,我母亲和我姐姐们坐在一起时,还时不时的拿“一摸一个口儿”这句话来调侃我……
过年真的好,是因为那个时候,过年有好吃的。每到春节到来之前的差不多半个月时间,父亲母亲就为准备春节年货而忙碌着……
那个时候,一些生活必须品是“定量”供应的,就是购买生活品,光有钱还不行,还要凭票供应,这是计划经济那个年代的产物,买肉有肉票,买面食有粮票,买布有布票,买菜有菜票,没有票就买不到……
按着我们家的人口数,那个时候过年,我家差不多能定量买到“一大块肉”,足足有十好几斤。
买回来的猪肉一般是这样的,父亲母亲会把肥一些的肉熬成“荤油”,因为那个时候豆油都是在粮店定量供应的,每人每月限定购买半斤豆油,比如一家六口人,每月豆油的使用量最多不超过3斤,而这个时候,荤油就成了难得的补充,再说,荤油做菜,那真是香啊!
而肥肉熬剩下的油渣渣(我们叫“油缩子”、“油渣子”),父亲母亲都会小心翼翼的把它收藏到一个罐子里,以后就可以拿它用来做馅料(这是比较奢侈的一种吃法,你想,那个时候,不过年不过节,咱就说别管什么馅儿的饺子,一个寻常人家每月能吃上一回,那这家的生活条件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如果在像白菜馅儿、芹菜馅儿里再放点儿油渣渣,那得奢侈成啥样了呢?)
这种油渣渣,平时大部分都是每次炒菜时,稍微放一点儿,菜里面有了这种油渣渣,怎么说,这也叫“肉菜”。
那个时候没有到饭店请客去吃这一说(即使是有饭店也都吃不起),来客人都是在家里做着吃,一般也就炒鸡蛋、油炸花生米、白菜炖豆腐,再有一个黄瓜凉拌菜也就差不多了,如果这个白菜炖豆腐的里面,放上点儿油渣渣,那这桌子饭菜质量直接提升了很大一块。
过年买回来的猪肉,除了把肥肉熬成油荤油和油渣渣,剩下的排骨、瘦肉、猪皮就是人间上等美味了。有的春节,还可以买到猪头肉、猪蹄子,那这就更不得了了,尤其是炖猪蹄子的肉香,可以飘出去很远,可以飘到左邻右舍家……
那个时候,能吃到一块肥美的猪肉,啃上一块猪排骨,满口留香,那种感觉,简直就是“人间再无憾事”。
再加上,只有过年才能实现“自由吃”的花生、瓜子、糖块、水果等,那个时候过年真的好啊,有这么多好吃的,大家怎么能不盼着过年呢!
过年真的好,是因为那个时候,过年有年味。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放鞭炮;年味就是收拾屋子、贴春联、贴年画;年味就是走亲戚、串门儿;年味就是单位开春节联欢会、春节茶话会;年味就是城市单位集体的游艺活动;年味,就是每个人的脸上在这个节日里洋溢着的开心幸福笑脸……
而如今,好吃的、好穿的、好玩儿,应有尽有,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对于过年,已经没有什么大的期盼了。
再加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好多年,而母亲过了这个春节也到了85岁这个高龄。现在的过年,最重要的是,能陪在母亲身边,而内心最惶恐的却是,不知还能陪母亲再过几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