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最高检副检察长之子,1966年受到冲击,后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今年82岁

方圆文史 2024-08-15 14:59:01

1966年“特殊时期”开始后,上级为了稳定各高校的混乱局面,于是便派出工作组前去指导工作。然而,在当时那样的紧张形势下,工作组自然而然也成为了被揪斗的对象。

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人都是非常支持工作组进驻高校的,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工作组的正确指导,学校才能尽快复课,一切才能恢复如初,因此他们也极力反对揪斗工作组。

而在这些反对揪斗工作组的人中,当属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之子——谭力夫(即谭斌)最为出名。

谭力夫的出名,可以说是从一副对联开始的。

那是在1966年8月初的一天,北航附中的红卫兵分别到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张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

事实上,通过这则对联我们不难看出,阶级斗争的“左”倾错误已经影响到了当时的一些年轻人,他们把唯成分论看作是“阶级路线”,因自己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而抱有所谓的“自来红”的优越感。

然而,当时正在北工大念书的谭力夫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在坚持阶级路线的前提下,指出了这则对联存在的问题,他建议补充另外一副对联,即:“老子革命儿接班,老子反动儿背叛——应该如此。”

谭力夫认为,前面一则对联只说明了过去,是唯成分论的,而后一则对联则指明了未来,是不唯成分论的。因此,如果只张贴前一则对联是不恰当的,只有两则对联合在一起,才足够全面。谭力夫的这一意见,受到了当时很多青年的一致赞同。

通过“对联事件”,谭力夫开始变得小有名气,不过,在当时那样的形势之下,有名气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果然,就在该事件结束后不久,北工大一些与谭力夫观点不同的人,便纷纷要求他在关于工作组和阶级路线的辩论会上表态。

那么,谭力夫又该如何应对呢?

谭力夫的应对方式从来都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实事求是。

其实,谭力夫也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亲谭政文是一位从长征中走出来的老红军,1935年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副处长兼地方部长、中央社会部地方部长等职。北平解放时期,他还先后担任过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公安局局长等职,是接管北平的第一人。

建国后,谭政文更是一路升迁,历任华南分局常委、社会部长、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然而,由于长年累月的辛苦工作,谭政文同志最后于1961年12月12日不幸离世,年仅51岁。

谭政文同志有着一名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坦荡胸襟和一个革命者实事求是地工作作风,他的这一优秀品质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儿子谭力夫,使其能在当时那样的局势下无惧无畏。

辩论会上,谭力夫作了发言,他说:绝大多数的老干部和工农、干部子弟都是好的,即使他们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小革命遇到了大问题”,但绝不能将他们打成所谓的“老反革命”和“小反革命”。

除此之外,谭力夫也不同意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就冲击、批斗和侮辱党的各级干部,更不同意把攻击工作组和冲击党的干部这样的错误行为,说成是什么“右派翻天”。

至于那些幸灾乐祸之人,谭力夫更是嗤之以鼻,他甚至还质问这些人道:“党的干部犯错误,你们高兴什么?”

在整个发言过程中,谭力夫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并一再申明拥护北工大的工作组。

这位当时年仅24岁的大学三年级的年轻共产党员,凭借着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讲出了许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从今天来看,谭力夫的这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纵然也有一定的缺点,但理应给予高度评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谭力夫的这篇发言很快便流传各地,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但毫无疑问,这篇发言肯定不为造反派所喜。

这年10月16日,陈伯达在中央工作过会议上,肆意歪曲谭力夫的观点,对他横加指责,而谭力夫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1968年7月,谭力夫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内蒙古、山西、北京等地服役,其在国防社会管理领域苦心研究20年,后以大校军衔奉调转业到国务院直属单位从事经济、人事等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己之所能。

1996年2月,谭力夫因在专业领域表现突出,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年7月,他还被任命为文化部办公厅主任。

1997年10月后,谭力夫担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一直干到2003年9月退休。谭力夫同志一生著作很多,如《成功金杖——用人之道》、《赤子白话》、《故宫新语》、《半山亭记》等,都非常地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谭力夫还是《中华古文明大图集》的总策划之一。要知道,这可是海峡两岸首次合作出版的大部头著作,其意义不言而喻。

如今几十年过去,那段特殊时期已然成为了历史,但人们却忘不了那个刚直正义、无惧无畏的年轻人——谭力夫。

4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