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如心电图般的剧情走向终于在临近结尾的时候达到了高峰,给了观众又一个期待的念想。
老者劫船这段,真的是一个平静的小高潮,里面每一个简单,朴实的对话,都直戳人心,撕开明家仁义道德的表象,露出里面满腹苍夷的虚伪。
范闲下南江,斗明家,还未出师,暗流就开始涌动。
因为天灾,赈灾款层层划拨,所剩无几。无法生存的江北底层难民只能逃亡到江南,寻找一线生机。
恰逢“乐善好施”的明家愿意给难民一口饭吃,于是大家蜂拥而至,成为最最廉价的劳动力,无工钱,无住宿,就为一碗粥。
难民还要感恩戴德,因为这口粥就是全家老小的命。
真的是被人欺负而不自知吗?真的是愚昧老实本分造就的困苦吗?
不,并不是。
这位老者与范闲的对话,就能看出来,这些良民心里跟明镜一样,他们知道自己被利用,被剥削,但是他们真的无能为力。
“都得掉脑袋,回不去了。”
“岸上有人看着呢!”
导演很厉害,用一种黑色的幽默来揭露这个畸形的社会,良民真的穷途末路。
江北天灾,官府不作为,天高皇帝又远。老实本分的良民除了逃亡,他们看不到一线生机。
与其在老家等死,不如路上一拼,去江南,哪怕沿街乞讨,也总能饥一餐,饱一餐。
所以他们知道明家在利用,去劫官船就意味着死,但是他们还是要去。
如果不去,很有可能,想吃一碗廉价粥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种赴死没有悲苦,更像是一种解脱,一种希望。
当事人平静的娓娓道来,但是听者,看客却能感受到悲凉与痛苦如海浪一样,一波一波打在心口,难受的憋气,深感绝望。
“本来呀,还怕弄错了,给人添麻烦。”
---自己到了岁数,终将老死。
---死前,还能为后人赚得一点盘缠,也等于积攒了一点希望
---这是死局,但是却能开启家人的另一场活局
很畸形的选择,但是没有办法,从死到活,只有这一步,再畸形,也只能这样选。
这是老实本分的良民,就算到死,还害怕给他人添麻烦,他们知道范闲是好官,是真正意义上的父母官。
所以这场戏,他们要演足
。
王启年,三皇子问老者,明家利用你们为何不报官,活不下去了为何不报官?
“我们又不是江南的,说什么也要护着自家人,仔细想想也没错吧。”
其实这里有两层含义:
整个江南,明家黑白通吃,这些难民是否可以在江南活下来,就是明家说了算,做苦力施粥,只是给一个面子上都说得过去的理由。
如果这些难民拒绝,估计在这里,他们什么粮食也讨不到。所以这个船他们必须要劫,这个掉脑袋的差事他们必须要扛。
谁最合适往刀口上撞,只有他们这些无根之木,劫船了,难民穷凶极恶,官府定罪,完全合理。
如果单单因为生存问题告官可以告,但是告完之后呢?
遇到有点良心的官府会说,江北那边已经发了赈灾的钱粮,你们可以回去。
遇到个贪官污吏估计还会给他们治罪,罪名就是扰乱治安,明明那边天灾有补贴,你们这些贱民还四处流窜,制造谣言,毁大庆国誉。
所以告官没用,良民并不是愚昧,而是因为太清醒,所以才会选择牺牲掉老弱的自己,来给少壮的家人谋一条活路。
劫了也是死,不劫也是死。
体制的腐朽,造就了畸形扭曲的社会。
大道上没有直路,只有盘根错节,如迷宫一样的生存之道。
如果手上没有规则,没有说明,你只能困死在这死局里,或者被游戏的操控者来决定你的方向。
这些老者就是这样,他们很幸运,遇到了范闲,但是如果没有范闲的下江南,他们又会何去何从呢?
就像老者说的“都一样,没有明家,也会有张家,赵家,李家呢!”
所以范闲要把这个大树的根都要拔掉,才能毁了这“迷宫”,才能解救这里的百姓。
期待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