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兼而有之”,使德军相继失利于斯大林格勒、高加索战役

王哥说过去 2024-03-18 18:28:38

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即1942年,希特勒为了加快攻占苏联的速度,与其统帅部的有关将领商定了新的作战计划:集中主要兵力于整个战线的两翼,北部——夺取列宁格勒,进而与芬兰建立陆上联系;南面——向高加索地区发起攻击。

后来,考虑到如果战役延迟到冬季,寒冷的气候会给作战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兵力、军备不足等原因,希特勒放弃了两翼并进的计划,改为先南后北,逐次实施进攻,率先夺占斯大林格勒。

正在拟定新的作战计划的希特勒(剧照)

其具体作战方案是,从奥廖尔南部发动进攻,夺取沃罗涅什;从哈尔科夫地区发起攻势,向东突击前进。

上述作战任务一旦完成,进攻部队立即与在塔甘罗格一带作战的德军,会师于斯大林格勒地区,然后合力攻取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之所以对斯大林格勒虎视眈眈,志在必得,主要是因为它重要的战略地位。斯大林格勒是伏尔加河下游西岸的一个重要港口,还是苏联南方的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工业城市。

希特勒的作战计划付诸实施,经过多日的激烈交战后,德军的坦克部队率先于8月23日突破了苏军的防御阵线,攻入维尔佳奇地域,逼近了伏尔加河,并且把斯大林格勒的苏军阻击部队分割成了两部分。

与此同时,德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狂轰滥炸。瞬间,整个城市狼烟四起,出现了一片片废墟。

难以抵挡德军强大攻势的苏军,被迫兵分两路,向后撤退。一路向东,撤至斯大林格勒;一路向南,退往高加索油田所在的区域。

被迫撤退中的苏军(图像)

就在德军向着斯大林格勒顺利推进,并将进入作战高潮之际,战争狂人希特勒的野心急剧膨胀起来。

按照战争常规,此时的希特勒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集中兵力攻占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或者全力进军高加索,夺取苏联的大油田,以补充自己战备所急需的石油。

侵略战争的持续进行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纳粹德军的飞机、坦克、汽车所需的汽油时而短缺。就这一因素来讲,高加索的油田无疑对希特勒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可是,斯大林格勒在政治、经济、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又很难让希特勒心甘情愿地放弃它!怎么办?如何取舍?

思之再三后,被一时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希特勒一意孤行地决定:兼而有之,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对希特勒的这一决定,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它犯了分散兵力,两个拳头同时出击的兵家大忌。故而,希特勒的不切实际的狂妄决定,引发了纳粹统帅部的不同意见。

德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极力主张集中兵力攻打斯大林格勒,并一再陈述了他关于德军目前无力在不同方向上同时展开两个重大战役的看法。

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图像)

希特勒不但听不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意见,而且为了在军队中推行他的“绝对意志”,把哈尔德撵下了台,改任蔡茨勒将军为陆军总参谋长。

蔡茨勒将军忠实执行国家元首的决定,部署德军,同时加大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的攻击力度。

苏军统帅部也在采取措施,努力应对德军的新攻势。最高统帅斯大林于1942年8月27日,将朱可夫大将任命为最高副统帅,并马上将其派往斯大林格勒地域指挥作战。

同时,命令谢苗•布琼尼元帅的北高加索方面军、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秋列涅夫上将的外高加索方面军协同作战,坚决抵御入侵德军。

9月初,接连击退苏军,进至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发起了疯狂进攻,相继突破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西部和西南部的多处防线,逼近城区中心地带。

这时,朱可夫命令苏军的炮兵和航空兵向德军实施猛烈打击,从而大大减缓了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的速度。

苏德战场上的朱可夫大将(图像)

接着,一方面,苏军继续以积极的防御战来消耗德军;另一方面,调兵遣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反攻,力争围歼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9月中旬,苏德两军打得难解难分,争夺市区的激烈战斗打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斯大林格勒市的每一条街道和每一个广场都变成了战火纷飞的场所,有些重要据点被反复争夺。

就在数量、装备都不占优势的苏军越来越被动,市中心即将失守之际,苏军的近卫第13师赶到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缓解了苏军在战场上的危机形势,鼓舞了苏军的斗志和士气。

9月底和10月初,苏军又把六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旅调到斯大林格勒战场。德军也在调派援军,急欲尽快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

但是,有着当地人民和民兵支援的、英勇顽强的苏军,始终未让疯狂的德军控制斯大林格勒,并持续不断地歼灭着敌军。

与此同时,苏军又迅速组建了精锐的反攻兵团。11月19日、20日,苏军接连对德军发起强大攻势,并于23日切断了德军的退路,将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包围了起来。

包围德军的苏联红军(剧照)

这时的高加索战场上,苏军的北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在最高统帅部的指挥下,成功掌控了罗斯托夫地区,把进攻高加索的德军的退路也封闭了。

希特勒接到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地的军情报告后,急忙组织新的军事力量,建立了“顿河集团军群”。

然后,由陆军元帅施坦曼因指挥,试图首先解救被围困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但没能成功。12月24日,苏军的一次强劲反攻,将施坦曼因所部击退了近百公里。

如此一来,施坦曼因只得放弃解救被苏军包围的保卢斯将军的第六集团军,转而集中力量防守罗斯托夫与塔曼之间的空间地带,以便让进攻高加索不利的德军撤退。

为了保存力量,德军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建议希特勒,让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自行处理自己的情况,或设法突围、或者作其它打算。

希特勒没有接受蔡茨勒的建议,因为他另有打算。希特勒认为,德军当时最主要的任务,已不是解救濒于灭亡的保卢斯所部,而是让他们尽可能地牵制苏军,以便他有足够的时间,把从高加索撤退的部队,组织起来,建立新的战线。

专横跋扈的希特勒(图像)

因此,当被围困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用电报把苏军的“最后通牒”传给希特勒,并要求希特勒准予他随机行事时,希特勒不顾几十万官兵的死活,断然驳回了保卢斯的请求:“不允许投降,要死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既然敌军不投降,那就将其消灭。1943年2月2日,苏军发起了总攻,将包围圈内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的30万人,或歼灭或俘虏。至此,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彻底胜利。

奉命进攻盛产粮食和石油的高加索的德军,也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没能完成使命。1943年10月9日,苏军最终击退了德军,成功地保卫了高加索地区。

这样,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喝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两路出击,一路未得,均以失败告终!否则,苏德战争可能会有其它变故。

自此以后,苏德战场上的德军逐渐走向败亡。

主要参考文献:《二战政要巨头密档》、《二战秘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