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售80亿的三株口服液,就因为湖南一老农,直接在1年内灰飞烟灭

素笺淡墨呐 2024-11-29 17:50:26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k'k'k'

他56岁才开始创业发家,一年就赚了15亿,三年狂赚80亿,光是交税便缴了8个亿。

他就是吴炳新,三株集团的创始人。

年过半百才开始创业,短短三年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但是年销售80亿的三株集团,却在人们注重保健养生的今天销声匿迹了。

当初人们争相购买的保健品,怎么就消失了呢?

善恶终有报,靠虚假宣传发家的三株集体,注定会有倒塌的一天。

吴炳新

说起三株集团,我们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吴炳新。

1938年,吴炳新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他自幼家境贫寒,5岁丧父,6岁丧母。

可以说吴炳新的童年十分悲惨,自打能记事,他便在这样的苦日子中一路走过来的。

他家一共兄妹8个,但最终生存下来的只有他的大哥和年龄最小的他。

从那之后,他就和大哥两人相依为命。

因为生活拮据,吴炳新并没能上太长时间学,仅仅小学毕业便辍学了。

好在其天生聪慧,在1954年时,自告奋勇当上了村初级会计,又经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了11个高级社的总会计。

到了1958年,吴炳新成为了包头矿务局的销售科长,在这里吴炳新沉淀了20了。

1978年,吴炳新第一时间便读准了改革开放的信号,二话不说便直接辞职,投身商界。

在遇到保健品期间,吴炳新可谓是什么行业都尝试过,可都未能表现出其特殊的商业才华。

直到51岁的吴炳新遇到了生物制品“天安851”问世,吴炳新认为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然而,“天安851”却失败了,市场根本不认这个产品。

之后,吴炳新又将目光瞄上了上海交大正四处宣传的“昂立1号”口服液,很快销售不力的“昂立1号”成为了吴炳新实验其营销理念和战术的实验田。

直到1992年,吴炳新已经在全国成立了15家销售子公司,1993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亿。

可以说,吴炳新在保健品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教父级”人物,在他的销售理念和战术下,“三株”很快便创造出了“神话”。

“神药”三株

年近六旬的吴炳新创办了三株实业,同时推出了三株口服液,开始了他称霸保健品行业的商业之路。

之前承接的生意让吴炳新早已拥有多个销售网,他开始大胆的进行营销创新。

在其他保健品在疯抢央视的黄金广告时段的时候,他反而看上了那些时间长价位低的广告位置。

这让他的广告的时常是那些黄金时段的广告所不能比的。

不仅如此,三株将重心放到了农村当中,当时的的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三株的广告糊墙。

吴炳新还请了演员,让他们在广告中一本正经的说自己喝了三株的前后变化,有病的用了之后病好了,没病的用了强身健体。

甚至请人穿上白大褂,假扮医药专家,跟别人介绍三株的功能有多少,在专家的加持下,三株成为了无数人口中的“神药”。

要知道1995年三株的销售额便到了23.5亿,1996奶奶更是超过了80亿,他的旗下有600多家子公司,16万员工,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企。

然而,虚假宣传夸大药效的行为很快引来了广东省卫生厅的公开表态,严肃处理三株虚假宣传的事情,更是吊销了销售执照。

后续更是许多国家医药相关人员站了出来声称,自己并没有参加过三株的研发和采访。

可是这些声音被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浪,很快便会被舆论压下去。

直到一位老人的出现,三株这座根深蒂固的帝国大厦才彻底被推翻。

大厦崩塌

这位老人姓陈,本身患有疾病,跟许多人一样,大病没钱治,小病不想治。

直到老陈看到了三株口服液的宣传广告后,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咬牙花了400多元,购买了10瓶三株口服液。

他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这几瓶口服液而葬送性命,并推倒了吴炳新的商业帝国。

1996年9月,这位陈姓来人,因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很快三株便被其家人告上了法庭。

然而,这起事件并没有引起吴炳新的重视,虽然后续证明了常德的陈姓老人并不是喝三株喝死的,但是没人觉得冤枉了三株。

吴炳新不会想到随着法院的判决,他的商业帝国也被判了“死刑”。

从这次的常德事件之后,三株害死人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各地,三株的销售一落千丈,销售额从数亿元一落千丈,甚至跌落到了不足1000万元。

从那之后,三株的多个工厂停产,15万工人陆续下岗回家。

三株逐渐走向了消亡的道路。

多年后,吴炳新虽然多次尝试着东山再起,当最终都不了了之。

而三株商业帝国的崩塌,告诉了我们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的相信那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直到如今,市场上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保健品,与当时三株不同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保健品名称。

相同的则是,受害者们都相信医生和现代医学都治不好的病,多喝一点他们所谓的保健品变能治好。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如今在保健品邻域,“国外进口”这四个字简直是现代年轻人的魔咒。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那个国家,保健品都不是按照药品级别去管理和认证的。

他们这些保健品都不需要去做上市前的评估,也就是说这些保健品都可能达不到他们声称的效果,但唯一能保证的是,它们都进行登记过。

所以你认为澳大利亚进口的维生素C和国内医生开的几块钱的维生素C到底有没有区别?

我只能说,他们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国内医生开的维生素C要便宜的多。

其实认清保健品非常简单,我们要在心里明白,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保健品就能治疗好各种疾病,那么还要医院干嘛?

所以,无论是谁,无论你多大年纪,生了病,一定要去医院,而不是相信那些所谓的保健品。

不要因为那些所谓的保健品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间而后悔莫及。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吴炳新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