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如何让一个微笑型抑郁的儿子走出来?我是这样开始的

开济说育儿 2024-08-28 01:57:42

阿辉是一名初一年级的男生,家中老大,内向少言,温和懂事,成绩中等,初一年级下学期成绩开始下滑。他是各科老师眼中的乖乖生,是父母眼中的暖男,是同学们眼中的开心果,却突然离家逃跑了。

事发在某一天放学后,学校来了一通紧急电话。“阿辉逃跑了,我们在公园找到了他。”电话的那头家长着急地说着。阿辉正被家长强行拉着想带去派出所。阿辉无助地大声痛哭。阿辉家长选择当天晚上回去和孩子好好谈心。阿辉的家长反馈说他们没法和孩子进行沟通,问什么他都顺从地说“好。”阿辉妈妈在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后,和他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阿辉外表看似正常,常常面带微笑,但内心压抑,让身边的人都难以察觉他内心真实的抑郁情绪。有人将这种表面上保持良好的表情姿态,而内心有显著情绪低落体验的抑郁称为微笑型抑郁。阿辉是微笑型抑郁特征学生群体的代表,这类生活中戴上笑脸假面被忽略的人群是心理危机易感人群。

阿辉的情绪问题主要由家庭教育方式,导致的病理性记忆造成的,特别是阿辉受妈妈负面情绪的影响较多。微笑型抑郁来访者的笑容像是一种防御机制,让人难以走进他们的真实感受世界,当外人以为他们看起来好了时会掉以轻心。阿辉在深入沟通中坦露心声:“妈妈又唠叨了,似乎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我心情又跌落谷底。”

我欣赏他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鼓励阿辉用所学的沟通技巧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阿辉尝试给妈妈表达自己被批评后自责和压抑的心情,妈妈反馈已经减少了批评阿辉,她能和阿辉好好说话,多寻找孩子的优点。

我和阿辉已建立了信任的关系,阿辉知道他难受时可以寻找我的帮助。我陪伴并倾听阿辉的故事。发现现在的他处于一种孤岛的状态,把自己隔绝开,也不太想别人走进自己的世界,他内心有很多想表达的话语无法顺畅地说出来。他谈及自己有很多小烦恼,它们不时地在脑海里弹出来,他感到很无助。他说如果有一个小岛让他与世隔绝就好了。这反映了他遇事习惯采取回避的处理方式,同时并不清晰与父母间的界限。他把父母争吵当作是自己的错误,在默默承担责任。

阿辉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由妈妈照顾,妈妈焦虑和愤怒的情绪对阿辉有重要影响,而爸爸给予妈妈情感上的支持较少。为此,我对阿辉的父母进行了家庭指导,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察觉家庭角色和责任。阿辉妈妈听完儿子的想法,惭愧地说:“没想到他担心我们吵架的事,这是爸爸妈妈之间要处理的事情,跟他没有关系。”阿辉爸爸也察觉到自己照顾家庭时间不足,表示要尽量安排好工作多陪家人。

阿辉为人随和,但在班里没有什么知心好友,学业不太好,没能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为了让阿辉稳定情绪,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业中,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他擅长的数学学科,成绩有了逐步提升。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辉的病理性记忆,三年级的时候,妈妈总是容易生气。每当妈妈在工作的时候,他在旁边不知道说了什么让妈妈不高兴,妈妈就开始责备她。母亲逼着他学钢琴,他并不想学,每次和妈妈说,妈妈就会不停地唠叨,直到他答应为止。而且妈妈很容易发火,有一次一个扫床的工具朝他扔过来,工具都被砸坏了。他感到非常害怕,心里总是关注着母亲的想法。我对阿辉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他抑郁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辉的抑郁状态逐渐好转,能顺利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家庭气氛也缓和了。看着阿辉离开的身影,我知道他已经打开封闭的内心,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上了。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