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俗说——说“强度”

晋瑞安康 2023-12-03 10:00:09

许多心血管病友会发现,同样是冠心病,有的人只需服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而有的人要同时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这种差别就是心血管医生所说的“治疗强度”不同,今天我们聊一聊心血管病的治疗强度。

01

治疗强度怎么分类?

医生一般会将心血管病的治疗按照需要控制的指标(比如血压、血脂、血糖、血小板聚集)水平程度,分为低、中、高三个强度,比如心血管病人经常遇到的降血脂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幅度小于25%属于低强度,LDL-C降低幅度在25%到50%之间属于中等强度,LDL-C降低幅度大于50%则属于高强度。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的强度,道理与之类似。

就药物治疗而言,治疗强度越高,需要使用的药物剂量越大,联合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这样大家就明白啦,同样一种药物之所以生产不同的剂量,目的是要针对病人的不同治疗强度。

02

为什么要分不同的治疗强度?

药物治疗强度跟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比如一些中低危险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人群(危险分类参见术语俗说——说“达标”),仅需轻到中等强度降血压、降血脂治疗即可。如果是已经患过心肌梗死、脑梗死、置入支架的冠心病等超高危人群,则需要高强度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治疗。大部分心血管药物的治疗强度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药物剂量的增加随之带来了副作用风险的增加,比如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从中等强度转换成高强度后,其降脂幅度仅仅增加了约6%,却增加了诸如肝功能异常、肌肉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大部分心血管病人推荐其服用中等强度剂量的他汀。对于需要高强度降脂的人,可以在中等强度剂量他汀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折麦布、依洛尤单抗或阿利西尤单抗,从而避免高强度他汀剂量所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在降压治疗上,由于高血压人群的年龄、合并疾病不同,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不同强度的降压方案,比如对于高龄、身体虚弱的高血压病人,降压方案应从低强度起步,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逐渐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目标血压控制收缩压不超过150mmHg即可;而对年轻的,而且合并心脏肥大、肾功能损害、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来说,目标血压控制收缩压要在130mmHg以下,要高强度降压,避免这些合并症进一步发展。另外,医生会在不同季节调整不同降压强度:寒冷的冬季时病人血压升高,医生则会适当增加降压强度,炎热的夏季时病人血压降低,医生也会适当减弱降压强度。

在抗血小板治疗上,因为抗血小板强度与出血风险密切相关,因此,一般冠心病、脑梗死病人,医生会给中低强度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置入心脏支架、反复发生心肌梗死的人来说,即使高强度的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在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要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高强度抗板治疗,才能避免再次发生心肌梗死事件。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