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桌上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快,趁热吃,一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这句话虽然表达了热情好客的心情,但是也暗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食管是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的第一通道,食管壁由黏膜上皮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构成,食物通过柔软而又富有弹性的食管肌肉蠕动收缩将食物推入胃内。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黏膜上皮层, 它既薄又软, 极易受到各种食物的刺激。若食物过分热烫或粗糙, 即可造成烫伤或擦伤, 使其破损、溃烂、出血。研究表明人体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为36.5~37摄氏度,最适宜进食温度为10~40摄氏度,可耐受的温度为50~60摄氏度,若接触到65℃以上的食物,娇嫩的食管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刚沏好的茶水、煮沸的汤、才起锅的煎炸食品等“滚烫”食物的温度,一般都在70~80摄氏度甚至更高。
一般情况下,食管黏膜上皮会很快通过自我增生来修复已被损伤的组织。但若长期、反复遭受不良刺激,频繁增生、修复,就容易出现在一些在形态、功能上属于非正常的“异形”细胞,日积月累会逐渐恶变,最终演变成癌细胞而罹患食管癌。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人数较多的国家,全世界一半食管癌患者在中国,河南省是食管癌高发省份。多年前研究人员就发现,在食管癌患者中,75%~95%是喜好过热烫、过粗硬及过急快膳食者。由此可见,虽说食管癌不完全是“烫”出来的,但与吃太烫饮食明显有关。预防食管癌, 不能吃的太烫,热食、烫食应稍放一放再吃,而不能像我们常说的“趁热吃”。
除了喜食烫食之外,吸烟和饮酒、新鲜水果蔬菜摄入量少、腌制食物摄入过度、长期粗糙食物摄入、致病菌感染、遗传等因素等也会导致或加快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如果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并且出现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摩擦感、微痛或异物停留感,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呕吐黏液,胸背部隐痛,声音嘶哑,体重下降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食管癌。早期筛查是降低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的关键,临床中常用的食管癌筛查手段主要是内镜检查,也包括消化道造影、CT、磁共振、超声等检查手段。病理学诊断是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仍然需要借助食管内镜活检确定,我国食管癌组织学类型主要是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比达90%以上。
目前食管癌综合治疗手段包括以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中医药治疗等疗法。由于我国食管癌在发病原因、病理类型、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解决。
研究发现,启膈散、通幽汤、柴胡疏肝散、六味地黄汤、归脾汤、旋覆代赭汤、沙参麦冬汤等是食管癌中医药治疗中常用的方剂。经循证医学研究及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制剂上市并参与到食管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其中,养正消积胶囊由吴以岭院士研发,主要由黄芪、女贞子、人参、莪术、灵芝、绞股蓝、炒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茯苓、土鳖虫、鸡内金、蛇莓、白英、茵陈、徐长卿,具有健脾益肾、化瘀解毒的作用,全方具有“养正积自除”之效。实验研究发现,养正消积胶囊能抑制荷瘤裸鼠食管癌组织的增殖,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对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具有维持效果;在临床观察中,养正消积胶囊联合放疗可改善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放疗治疗周期顺利进行,降低乏力、失眠、口干、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概率。在与化疗联合应用中,养正消积胶囊能有效减少食管癌患者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依从性。
随着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的改善,食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仍作为一种常见的胸部肿瘤存在。生活中应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饮食避免过快、过烫、过粗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减少罹患食管癌的风险。
本文作者:
许彦超
河南省中医院 肿瘤二区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河南省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参与多项省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