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个美国摄影师重返延安,拍下21张罕见照片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8-10 11:59:27

一提到延安,总让人心潮澎湃。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片热土地上,到处流传着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延安精神照亮了天和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1973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再次访问延安。让他吃惊的是,延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福尔曼的镜头,回味50多年前延安的真实面貌。照片中那些熟悉的窑洞、山峦和鲜活的面孔,你会更深切理解延安精神的含义。

1、延河风貌

站在宝塔山上俯瞰延河,景色令人惊叹。流不尽的延河水,忘不了的延安情!

古老的延河水穿城而过,静静滋润着延河两岸儿女的新田,延河也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母亲河。延河大桥横跨在河道上,与延安宝塔一起,成为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2、延安城区

从这个角度,能看到延安城区面貌。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房屋鳞次栉比,大部分都是瓦房,有一些楼房正在建设。

远处的山头上,植被并不是很多、裸露出了山体。山脚下依稀能看到古老的窑洞。近处,还能看到古老的城墙遗迹。

3、延安街道

这是位于延安宝塔山下的一条街道,街道宽阔笔直,两边是供销社或其他店铺。街上人不是很多。能看到有骑自行车和用平板车拉货的人。

宝塔山,位于延安市中心。山上这座古塔,始建于唐代。高44米,共9层。自古以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如果你登上宝塔,就能俯瞰整个延安城区。

4、独特的窑洞

1973年,福尔曼来到延安一处窑洞前,拍下了这张照片。说起这窑洞,它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窑洞,又分为土窑洞、砖窑洞和石窑洞。

照片中,这几户人家的窑洞样式差不多,门前有用石头垒砌的有活动平台。门口还看到有一辆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自行车可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拥有的。

5、公社磨坊

在延安粮仓公社的磨坊里,两名女工正在忙碌着。她们正将打下来的麦麸装进麻袋里。

两名女工没有工装,穿着旧衣服,戴着一顶蓝色帽子。仔细看,她们使用的机器漏斗上,写着“河南省新乡市米机制造厂”字样。

6、农田菜地

延安的一座山坡上,长满了树木,郁郁葱葱的。其间分布着成排的窑洞,依山势修建,从上到下高低错落。仔细看,在窑洞的墙壁上,书写着具有时代特色的标语。

山脚下,是一片菜地和农田,种植还的有红薯和其他蔬菜,长势喜人。画面充满了田园生活气息。那时候的天真蓝啊。

7、田间播种

70年代的农村,人们大多数还是传统的耕种方式,依靠畜力拉着耧车播种。

照片中,一位老农扶着耧车,他的女儿牵着毛驴在前面拉。还有两个小姑娘,跟在耧车的后面,她们用脚将没有被泥土覆盖的种子盖上。

8、上学的小姑娘

1973年,在延安一个村子边的大路上,走来两个小姑娘。她们背着小书包,戴着红领巾,原来她们要去上学。

看到一名外国摄影师站在村头,两个小姑娘露出了好奇的表情。不出意外的话,在附近应该有一所小学校。

9、延安街景

这是位于延安城内的一条街道。街道宽阔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

街边的建筑很有特色,在一家商店门口,悬挂着红色的标语条幅。有不少人在逛街,人们骑着自行车出行。这画面和色调看上去很有年代感。

10、工厂女工

一名年轻的女工,正在操作一台机器。她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有知识懂技术的工作能手。一手油污也毫不在意,专注地盯着机器运转。

在那个年代,人人争先进,男工干的活女工也能干,真正是顶了半边天。

11、发电机

在延安公社的一家制造厂里,地上摆着几十台刚生产出来的新型发电机,各种型号的都有。这些是农民们生产生活的好帮手。

12、窑洞生活

这也是居住在窑洞里的一家人。他们的窑洞前面有院子,还拉起了围墙。傍晚时分,主人正带着他的儿子到河边去挑水。在他们身后,厨房的烟囱里正冒出炊烟。画面很有生活气息。

13、铁匠铺

1973年,延安一个铁匠铺里,父子二人正在把铁块放在炉子上烧制。铁块在煤火的炙烤下,变成了橘红色。然后,再将烧红的铁器移到大铁墩上,两人抡起锤子不停地锻打。在老铁匠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均可。

14、机器打铁

这是一座锻造工厂里工人们劳动时的情景。几名工人将铁块放在空气锤下面,用脚踩着机器下面的踏板,控制气锤打击的力度。这相对于传统的打铁方式,要先进得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15、名人故居

1973年,福尔曼来到了延安一处窑洞前,他抚摸着墙壁感慨万千。

是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描绘了一幅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这些窑洞就是最好的见证。

16、实验室里

在延安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课堂上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对照着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学得很认真。从照片中看,当时的教学条件还是可以的,仪器设备也比较齐全。

17、延河风貌

在枯水季节,延河水位下降。福尔曼站在河床上,拍下了这张照片。河水混着泥沙,呈现出土黄色。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了多少动人的故事。

延河,过去叫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是延安市第二大河,也是陕北第二条大河。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

18、窑洞故居

这一排窑洞,也是延安时期的名人故居。几十年过去了,保存得依然很好。在窑洞前的矮墙边,竖立着一个引导牌。指明了景点的所处的方位。

19、河湾风光

这是延河上的一处河湾,水流在这里变缓,形成了一个小沙洲。当地人在上面开垦了农田。靠近延河水,灌溉也很方便。田地里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和棉花等。

20、窑洞生活

秋高气爽,在一处窑洞前,一名老大娘站在墙角。地上摆着几个小板凳,可见这里是村民们经常聚集聊天的地方。看到有外国摄影师在拍照,老大娘好奇地站了起来。

21、山村风光

站在一处麦田边上,福尔曼拍下了远处的山村。民居依山势修建,高低错落,掩映在绿树丛中。下面的峡谷地带,是大面积的农田。山村风貌独特。

写在最后:回看这些1973年延安老照片,每一张都让人觉得既遥远又熟悉。昔日的延安,树高千丈扎根在泥土里,纺线车摇出了东方的晨曦。所以,你只有踏上这片热土,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延安、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代代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