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少,收益高—第四野战军武器装备为啥远远好于其他战区?

长江有大中 2024-03-11 04:56:57

四大野战军中四野的实力最强,这个是公认的,从1945年出关去东北七无境地开始到后来百万大军入关。

一场战役以一己之力歼灭了实力最强的东北国军,稳定了东北,在战役开打之初主席还预测五年时间(全面内战爆发开始算起)才能打败国民党到辽沈战役结束,主席马上就说还有一年时间全国就解放了。

辽沈战役的胜利给了三野和中野在淮海战役中和国军决战的决心,其作用不言而喻。同时还和兄弟部队一起解决了据守在华北的国军,三大战役几乎打了两场。

在平津战役发起之前,杜聿明就对傅作义说:“关外共军的战略战术和战力,都是关内共军无法比拟的”。

而说到东北的强,很多人都说归功于苏联,因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资料来源: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回忆说,给中共部队的武器是“3700门火炮、迫击炮和掷弹筒,600辆坦克,861架飞机,约1200挺机枪”《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而且1971年莫斯科华语广播的一档谈话栏目的说法则是“步枪约为70万支,机枪约为1.2万—1.4万挺,各种炮约4000门,坦克约600辆,……800余架飞机”;还有说给了能装备百万大军的武器,枪支就有三十万支,从数据上看,无论哪一项都天文数据,从战史资料看直到辽沈战役前才看见坦克投入使用的身影,600辆坦克比装备最好的东北国军总数量都多,怎么可能呢,飞机直到建国都没几架能用的,居然有提供给东北800架,稍微有点思想的人都能知道这些数据有多不靠谱。

再看看1945年12月的实力统计,此时东北军区加野战军有28万人,而枪支才12万多,各种炮不足三百。

再看看46年6月的实力统计,32万部队,16万支枪,机枪、掷弹筒、各种炮数量都不如山东部队,很显然苏联提供的数据显然不可信。

东北的装备来源:

一、战场缴获

东北的国军是老蒋最精锐的部队,武器装备是最好的,训练是由美军顾问训练的,后勤补给也是优先的,军费支出也是最高的,老蒋的财政收入80%左右是用于军费支出,而东北国军就占了这些军费的一半,光46年缴获各种炮就1500门,枪支10万左右,再看看三年缴获数,各种炮12859门,枪支514123,这个应该是最大的来源。

二、民间收集

炮兵的回忆从45年到47年2月,共收集700多门炮,其中山野榴就占了近三分之一,这些经过维修,也有差不多一半可以使用,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非常难得的。

1947年7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给中央的《关于彻底收拾日军遗弃之炮弹简报》称,到手的各种大口径炮弹总数为:“榴弹炮弹头约47万颗,药筒27万个,能充分满足现有榴弹炮(约68门)的使用。野炮弹头60万颗,完整炮弹28万发,能满足使用。日式山炮,编用者约170门,炮弹几乎完全消耗。现用野炮弹头复装代用,每天平均装700发,刚刚够用。大连军工厂也已开始自制山炮炮弹,年产20万发,可逐步满足需要,并供关内使用。”正是因为注意搜集这些“洋落”,我军才越战越强,最终在锦州攻坚战中,摆出上百门火炮,举摧毁国民党军自认为固若金汤的城防工整。

三、军工厂

军工事业发展的比较晚,基本47年以后才开始,主要设备材料来之不易,主要生产迫击炮,各种炮弹等,47年开始就已经可以往关内输送各种炮弹。

四、苏联和朝鲜的支援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苏联和朝鲜在抢占东北之初的确提供了一些帮助,但这个不是决定性的,接收城市的时候管理混乱,是会捡些便宜,但当时国民党和苏联有协议,他们也不会明目张胆的支援,而且当年从东北撤军的时候,还拉走了我们不少装备和物资,看看抗美援朝的时候出售一些淘汰的武器就知道了,他们眼里只有一些利益,所以说提供那么多装备是不可能的。当年主席也强调过一些靠自己,不得用中央的名义伸手向他们要东西,事实证明主席这一决定是正确的,不会受制于人,然后东北局就使用一些物资去换一些装备。

整个解放战争,东北投入的本钱应该是最少的,但换取的回报绝对是最好的,当初计划出兵20万左右,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只去了十万左右,结果只一年多时间就建立了根据地,不到两年时间就开始反攻,不到三年时间就歼灭国军最精锐的集团部队,统一东北,然后入关支持其他战区;并且在47年就源源不断地给关内输送各种物资。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不能因为四野实力强,就全部归结于外部原因,如果仗打不好,哪有反攻或者解放一说?

3 阅读:1736
评论列表
  • 2024-03-13 11:13

    鬼子末期资源、技术等都下降很多,后期为了应急充数造出大量垃圾装备,比如著名的竹竿刺刀,飞机能正常起飞降落就算不错了,再加上劣质燃料和劣质配件导致很多设备只是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