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辽宁省委原书记处书记,严于律己、两袖清风,享年98岁

谨记过去 2024-07-18 02:42:46

前言

他是辽宁省委原书记处书记,一位在革命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勇士,一位严于律己、两袖清风的楷模。从破落地主家庭走出,他凭借卓越的智慧与敏锐的洞察力,一步步成长为抗日救亡的英雄、解放战争的宣传干将,再到新中国建设的推动者。他的生涯跌宕起伏,历经“文革”磨难却坚守信仰,最终迎来平反,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直至98岁高龄,他仍心系国家,用笔记录时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革命老前辈的光辉岁月!

从地主之子到抗日先锋

1916年5月22日,李荒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郊区魏家屯,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家境虽不富裕,但家中浓厚的文化氛围却为他日后的成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李荒的父亲虽非博学多才,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常常鼓励子女勤奋学习,追求进步。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李荒自幼便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

网图

李荒的童年是在魏家屯度过的,那是一个相对封闭却又生机勃勃的小村庄。在这里,他接受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开始识字读书。随着年岁的增长,李荒逐渐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思想,他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向往也日益加深。这一时期的李荒,虽然年纪尚幼,但已显露出超越同龄人的智慧与敏锐。

1926年,李荒踏入了当地小学的大门,正式开始了他的求知之旅。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很快便成为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然而,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1929年的那次重大抉择。这一年,为了寻求更好的教育机会,李荒毅然离开了家乡,前往奉天(今沈阳)就读东北大学附中。这次求学之旅,不仅让他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也让他开始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和革命理念。

在东北大学附中,李荒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如蒋光慈、郭沫若、鲁迅、邹韬奋等人的作品。这些书籍如同火种,点燃了他心中的革命热情。他开始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民族的兴衰存亡。这一时期,李荒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自由。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山河破碎。目睹日寇的暴行,不愿做亡国奴的李荒毅然投奔了抗日声浪高涨的北平,并于1932年考入北平的东北中学,次年又考入东北大学国文系。在北平求学期间,李荒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李荒作为东北大学抗日民族先锋队的队员,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高呼抗日口号,勇敢地与反动政府进行斗争。这一运动不仅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也为李荒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2月,李荒因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而被反动政府列入“黑名单”,但他侥幸逃脱,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分队长,深入基层动员工农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5月,李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加入党组织后,李荒的革命工作更加深入。他先后担任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部科长、组织部长、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工作,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还担任了《晋察冀日报》时事主编,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揭露日寇罪行,鼓舞军民斗志。

在李荒担任宣传职务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革命热情,撰写了大量鼓舞人心的文章和报道。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军民的抗日信心,也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李荒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成为当时抗日宣传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在担任组织部长期间,李荒注重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他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新党员,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为党组织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干部,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接班人。

网图

1937年,李荒因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在天津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没有泄露任何党的机密。出狱后,他辗转到达八路军总部,被任命为行唐县口头区区长,开始了在敌后根据地的革命工作。他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积极利用《晋察冀日报》这一平台,发表了大量鼓舞人心的战事评论文章,极大地激发了军民的抗战热情。

革命斗士与新闻先驱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同春风拂面,中国步入了新的历史篇章。这一年,李荒肩挑“东北前进工作委员会”委员的重任,随冀热辽军区部队昂首挺进沈阳,开启了他在东北的崭新征程。

金秋十月,他受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的委派,亲手创办了《东北日报》,并先后担任总编辑、副社长、社长等要职。这份报纸,不仅是我党首份大区报纸的荣耀象征,更在传递党的声音、凝聚东北人民力量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李荒凭借其深厚的新闻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东北日报》迅速崛起,成为东北地区的舆论风向标,为党和国家的新闻事业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解放战争期间,李荒继续掌舵《东北日报》。他不仅是新闻战线的佼佼者,更是思想宣传的坚定旗手。通过报纸,他积极宣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恶行,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斗志。在他的引领下,《东北日报》成为了解放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利刃,为战争的胜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李荒还常常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连心,倾听他们的声音,为党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政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他这种脚踏实地、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风格,不仅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和爱戴,也为他日后在更高层次的领导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东北日报老照片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李荒的工作重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他不仅在新闻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还积极参与了辽宁地区的经济恢复和社会建设。1953年1月,李荒调任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开始了他在地方治理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那时,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地方党委的任务也日渐繁重。李荒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发展策略,有力地推动了辽西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

1954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辽西省与辽东省合并为辽宁省,李荒也随之担任了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的职务,继续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挥洒才智。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十几年间,李荒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他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辽宁的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为辽宁赢得“共和国长子”的美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荒深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因此他始终将民生问题放在心上,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他还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干部培养工作,为辽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干部。

但是,李荒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66年,“文革”的爆发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作为辽宁省委的重要领导成员,李荒也未能幸免于难。这一年,他正值事业的巅峰期,担任着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的职务。但是,随着“文革”的愈演愈烈,李荒被错误地批判为“走资派”,遭受了严重的迫害和打击。他的职位被剥夺,工作被迫停止,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荒被下放到省“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尽管身处逆境,但他始终坚守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在干校期间,他不仅积极参加劳动,还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和党的政策走向,为将来的复出积蓄力量。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和恶劣的环境,他选择了沉默与忍耐,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恢复名誉的时刻。

五七干校网图

终于,在1973年,“文革”进入后期阶段,一些被错误批判的干部开始得到平反和重用。这一年3月,他恢复工作,被任命为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虽然职位有所变动,但他依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在大连工学院任职期间,李荒面临着“文革”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他深知,恢复教学秩序、重建校园文化是当务之急。于是,李荒深入基层,与教师、学生广泛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教学环境,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他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他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7年,“文革”的阴霾终于散去,李荒被任命为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市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这一职务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过去在革命斗争中坚定信念和卓越表现的最高赞誉。在旅大工作期间,李荒迅速投入到恢复和重建工作中。他深知,要彻底清除“四人帮”的流毒,必须从根本上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在他的领导下,旅大市的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经济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

一生奉献于党和人民的杰出领导人

1978年的春天,李荒的仕途再次迎来了新的转折,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辽宁省委书记(那时还设有第一书记的职位)。这无疑是对他卓越的工作能力和坚定的政治素质的又一次高度认可。面对新的职位和随之而来的挑战,李荒没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他积极响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号召,大力推动辽宁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他深知,唯有改革开放,才能为辽宁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于是,他大力倡导思想解放,鼓励干部和群众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同时,他还亲自参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辽宁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李荒又兼任了旅大市委第一书记;同年9月,他再次被任命为省委“两案”清查领导小组组长。这一新的任命,意味着他将肩负起更为艰巨的任务——彻底清查“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为那些受害者平反昭雪。

在担任“两案”清查领导小组组长的日子里,李荒展现出了极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工作。他亲自部署、指挥,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平反昭雪,为辽宁乃至全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0年,李荒当选为辽宁省政协主席,他的工作领域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宽。在政协的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他关心民生、倾听民意,积极推动各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他加强与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共同为辽宁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他的推动下,辽宁的政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辽宁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事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1981年,李荒被任命为中共辽宁省委常务书记,主持省委的全面工作。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工作的殷切期望。在主持省委工作期间,他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他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科学民主决策;他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他关心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他的领导下,辽宁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辽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荒经常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的推动下,一系列惠民政策得以落地实施,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他还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严厉批评不正之风,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誉。

1983年,李荒从领导岗位上离休,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和著述中。从1993年至2000年,他在《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论述文章,共计14万多字。这些文章不仅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还严厉批评了不正之风,再次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誉。李荒以笔为剑,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离休后的李荒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动态。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他还经常与年轻一代交流思想,分享自己的革命经历和人生感悟,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一时期,李荒的影响力虽然不再局限于具体的职务范围,但他的精神力量却更加深远地影响着后人。

李荒旧居

2011年以后,李荒的身体状况逐渐不如从前,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淡泊的生活态度。在沈阳的家中,他享受着晚年生活的宁静与安详,偶尔还会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这一时期,他更多地是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寄予厚望。

2014年12月4日,李荒因病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98岁。他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怀念,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纷纷以不同形式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他的一生,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结语

李荒的一生,是革命与奋斗的一生,他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的子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经历了无数风雨与考验。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巨变,无论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还是在新闻战线笔耕不辍,或是担任地方领导推动改革开放,他都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李荒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3 阅读: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