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殷汝耕被执行死刑,行刑前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念几声佛经

熹然说历史 2023-02-22 18:26:08

“杀身成仁何所辞”。

如果一个人在被枪决前写下这样的诗句,按照我们习惯性的理解,这个人一定是个慷慨就义的烈士、英雄。

确实,他临到最后一刻,还在反反复复地说着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

但是,不管怎样的豪言壮语、花言巧语,都无法改变他最后的结局。

随着一声枪响,罪恶的生命结束了。

他的死,不仅让那些围观的百姓拍手称快,他更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人所唾弃。

这个死到临头,还不忘自我矫饰、自我狡辩的家伙,就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大汉奸殷汝耕。

有关他的故事,说起来至今仍然让人咬牙切齿,难消愤恨。

投机革命,胞兄不齿

1904年,一艘开往日本的轮船上,年仅21岁的殷汝耕难以压抑心中的喜悦,他站在甲板上,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想象着对面那个岛国的样子。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为了缓和与清政府的关系,也为了对抗俄国培养亲日派,允诺清政府每年可以资助两百名留日学生。

于是,从1901年起,中国已经开启了赴日留学的“浪潮”。

殷汝耕出生在浙江的一户官宦人家,通过疏通关系,他很顺利地就拿到了留学名额。

此时的他,心里只有对未来的好奇和梦想,却不曾预料,自己的一生,成也日本、败也日本。

和同样也是1904年赴日本学医的鲁迅、1906年去日本学习军事的蒋介石等人不一样,殷汝耕首先专门学习的是日语,后来又在鹿儿岛第七高校毕业。

所以,他在日文水平上还是很优秀的。

学习之余,殷汝耕认识了一个对他影响很大的人——黄兴,并因此接触了很多革命志士。

后来,在大家的影响下,他在1909年加入了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

但是,和同盟会很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比起来,他并没有什么坚定的信仰,也没有做出什么值得标榜的事迹来。

殷汝耕和黄兴回国后,辛亥革命成功。

但尽管清政府被推翻,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党人也开始被排挤打压。

此时的殷汝耕才发现,革命和他所想并不完全一样,在信念上开始动摇起来。

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殷汝耕革命的“冲动”已经几乎殆尽,想到了逃离。

于是他又一次赴日留学。

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岁了。

三十岁的殷汝耕,早没了二十岁时的懵懂青涩,更加适应在日本的生活,每天忙得就是到处结交,培养人脉。

他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日本的特务和军界人员,甚至还娶了一名日本女人做自己的妻子,然后他用自己妻子的姓氏,为自己取了个日本名字:井上耕二。

殷汝耕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一个人的强烈不满。

这个人是他的哥哥殷汝骊,因为殷汝耕经常在孙中山创立的中华政治学校做翻译,殷汝骊就提醒大家,说自己的这个弟弟品行不端,日后极可能为利益做出出卖同胞之事。

或许说这话的时候,殷汝骊只是一时激愤,没想到一语成谶,殷汝耕以后,真的就走上了卖国求荣之路,而自己也被“汉奸弟弟”牵连而失去了前途。

叛国求荣,罪行累累

殷汝耕的投机,可以说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1919年,看到国内的情况有所好转,他经人联系,到北洋政府的财政部任司长。

随后他在1926年又参与了北伐战争,而稍遇挫折,他便再一次溜之大吉,跑到了日本。

恰好蒋介石因为派系斗争暂时也来到日本,殷汝耕立刻热情接待,获得了蒋的好感和信任,摇身一变成为了“驻日外交特派员”。

而蒋介石也把和日本有关的很多事情,交由殷汝耕“操作”。

1928年,殷汝耕做为“蒋介石的红人”再次回到上海,先后担任上海市政府秘书、交通部的司长和陆海空司令部参议、政府参事等多种职务,成为了上海的“风云人物”。

而他在日本时所结识的一些军界人物,再次盯上了他,用各种利诱手段对他拉拢。

而“亲日情绪”本就特别浓厚的殷汝耕,每每都是“欣然笑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对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举国上下一片反对之声。

而殷汝耕却坚决公开支持蒋介石的做法,认为开战就会让中国“亡国灭种”,反而对东北几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无动于衷。

随后,他更在“淞沪会战”失利后,接管闸北,以蒋介石代表的身份,和日军签订了耻辱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自此,上海成了“非武装区”,不准驻扎军队。

但日本侵略的野心,岂是如此便能满足,第二年开始,日军对长城沿线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殷汝耕再次显露出无耻的嘴脸,他受蒋介石密令,和日军签订更加屈辱的《塘沽协定》,中国军队南撤一百公里,华北门户从此拱手让人。

而殷汝耕自己,再次因此获益,成为了“河北冀东行政公署督察专员”,这也意味着整个冀东都为他所控制。

1935年,殷汝耕又在日军的怂恿和指使下,联络冀东地区的亲日分子,密谋“华北自治”。

11月24日晚,殷汝耕发表宣言,表示要从国民政府中独立出来,“谋冀东之和平”。

12月,他又将自治委员会更名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自任主席。

至此,殷汝耕从亲日、媚日,终于发展为公开卖国、叛国,坐实了自己的“汉奸”之名。

建立起伪满洲国后,第二个为日本操控的傀儡政权,也因此让冀东地区的22个县实际为日军所占有。

而为了得到日军更多的扶持和庇护,殷汝耕的“自治政府”不但聘请大量日本顾问,更是在经济主权上拱手让人,为日军提供战略资源。

与此同时,还在通州花园建造“亲善公寓”,以供日军玩乐享受。

真正让人对他恨不得食肉寝皮的事情,是殷汝耕不仅鼓吹所谓的“中日亲善”,更大肆宣扬奴性思想,勒令学校教授日语,禁止学习中华文化。

同时,他残忍镇压抗日武装和爱国运动,犯下了很多滔天罪行。

投靠汪伪,死心塌地

殷汝耕的倒行逆施,早已让举国上下忍无可忍,声讨之声不绝于耳,但他自以为有了日本人的保护,对此全然不顾,只想着对日本一味地巴结取媚。

但日本人对他的表现却并不满意,认为他的能力不足,之所以选择殷汝耕,只是不得已求其次罢了。

日军的态度殷汝耕心知肚明,他只能反过来更加卖力地做出更多的叛国表现。

他甚至勾结日本人在冀东地区大肆贩卖毒品,导致冀东地区毒品泛滥,很多人因此染上毒瘾,生不如死。

这样的殖民统治下,冀东地区的爱国人士一直在进行着反抗,也有很多勇士计划着对殷汝耕实行刺杀活动。

但心知自己早就激起民愤的殷汝耕,防范严密,最终躲过了一次次危险。

1937年7月7日,日军公然制造“卢沟桥事变”,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再次高涨。

在这样的情势下,通州保安团的官兵趁日军与29军战斗城内空虚之时,果断发动了起义,突袭了日军守备队和敌伪机关,他们不仅杀死了很多日本人,还把殷汝耕活捉。

遗憾的是,日军很快回援,“通州起义”最终失败,殷汝耕也被反扑的日军救了回去。

但日军对殷汝耕也失去了信任,甚至要对他的“管理不利”治罪,一些被杀害的日本侨民的家属甚至指控他和起义军“勾结私通”,要求把他枪毙。

但因为军内意见分歧,关押了几个月以后,还是把他释放了。

侥幸逃得一命的殷汝耕卑躬屈膝,感激涕零,他连表忠心,却还是遭到了日方的冷落,成了一枚弃子。

殷汝耕一身的奴颜媚骨,却是闲不住的。

1940年,当他听说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的时候,投机成性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

于是,通过联络,他和汪精卫一拍即合,终于在1943年前往南京赴任,而此时的殷汝耕已经60岁了,依然如一条走狗在四处奔波。

殷汝耕先后担任过“汪伪山西煤矿公司董事长”和汪伪“治理运河工程局局长”等职务,在任期间,他绞尽脑汁地想要做出些成绩以讨好日方,但始终没有再引起重视。

为此,他甚至丧心病狂地提出“修浚运河,以方便运兵”的建议,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巧言狡辩,无耻之尤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和卖国汉奸们清算的时刻也随之而来。

投机钻营一辈子的殷汝耕,此时却真的一筹莫展了。

尽管深知罪孽深重,他也只能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待在家里,等候着属于自己的“最终下场”。

很快,深夜的敲门声过后,殷汝耕被国民政府派人从北平的家中抓走,关押在了北平炮局胡同陆军监狱。

消息不胫而走,所有人都拍手称快。

但是,对于殷汝耕这样的大汉奸,为了表示政府惩治的决心,被要求带去南京审判。

刚被抓时的惊慌过后,殷汝耕又一次想做最后的挣扎。

他整夜不睡,苦思冥想,为自己开脱得到理由,居然写出了好几万字的《自白书》。

在这份《自白书》里,殷汝耕罗列出了一条又一条自己曾经“协助抗日”的功绩,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被冤枉”了。

但是,无论多么华丽的谎言,也无法掩盖他欠下的血债和作恶的行径,1947年7月,“汉奸殷汝耕”一案公开审理,到场旁听人数有两千之多。

殷汝耕在人们一阵阵的谴责和叱骂声中,听到了对他的判决结果:“殷汝耕连续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

后来,殷汝耕虽然多次上诉,得到的结果都是“维持原判”。

不再挣扎的殷汝耕此时安静了下来,在等待执行的日子里,他开始每天抄写《金刚经》,说是要留给自己的家人。

但是,抄多少佛经,也不能救赎他的罪孽深重了。

1947年12月1日,在宣读完“枪决令”后,殷汝耕被狱警押解出了南京老虎桥监狱。

刑场定在了南京的朝天宫大厅,那里地势开阔,可以容纳近万人。

而南京市民也纷纷闻讯前来,都要目睹这个大汉奸伏法的一幕。

殷汝耕在生死的最后关头,又开始了自己最后的“表演”。

他先是写下开头提到的那首诗,“春来春去有定时,花开花落无尽期,人生代谢亦如此,杀身成仁何所辞。”

随即又对着围观百姓高声大喊“本人并非叛国,我的心还是向着国家的。”

谎言终究归于谎言,他的强词狡辩很快淹没在对他的声讨声中。

殷汝耕抬头看向行刑的警察,要求说:“让我背一段佛经吧。”

殷汝耕开始喃喃背诵着《金刚经》,只是不知道诵经之时,殷汝耕是否在回顾着自己罪恶的一生,是否真的生出了忏悔之意。

但一声枪响之后,他倒了下去,恶贯满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人民儿女和英烈先驱为了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他们的牺牲和付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而也有很多人,置国家和民族危亡于不顾,为了自己的私欲卖身求荣,欠下了累累血债,最终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自取灭亡。

这些汉奸败类的下场,也警示我们每个人,面对道义和原则,要守住初心和底线,否则等待的必然是严惩不贷和遗臭万年。

参考资料:

《审讯汪伪汉奸笔录》(南京市档案馆)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封汉章)

《华北伪政权研究综述》(史料)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始末》(资料)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