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位的争夺充满着血腥,它会使得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更别说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了。因为皇位的吸引力,让不少人趋之若鹜,拼命成为权臣,铲除异己,一步步走向权力之巅,最后行篡位之举,改朝换代。
因为篡位不符合法理,无法得到众人的认同,因此要想坐稳皇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反对者全部铲除,以儆效尤。所以说,篡位往往伴随着人头滚滚,但是有一个人的篡位并不是这样的,这个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虽然也是篡位,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和平,那么自然,后周顺利的过度到了北宋。为何赵匡胤篡位会如何和平呢?
五代十国,作为一个乱世,朝代更替极其频繁,后周作为五代中最后一个政权,见识了太多权臣篡位以及自立的戏码,因此对此多有防范。
原本的后周不会走到这一步,毕竟当朝皇帝柴荣正值壮年,谁也想不到他会英年早逝,因他的子嗣又十分年幼,这就不免让后周出现动荡。在柴荣弥留之际,他就考虑到这一点,为了防止政权旁落,就把对皇位威胁最大的两人调离京师,并收回兵权,而这两人分别是李重进和张永德。而朝政交由三位宰相共同打理,也是为了相互牵制。此外,禁军的指挥权也分别由韩通和赵匡胤共同执掌。
由此可见,当时的后周世宗可谓是机关算尽,将制衡之术用到了极致。一切看似非常巧妙,但是柴荣漏算了外因,因为外部出现变化,内部这种稳定根本无法维持。
在柴荣死后不久,朝廷就得到急报,称契丹犯境。这件事成为一个导火索,将赵匡胤推到台前。因为赵匡胤是当时后周公认的最能打的将军,为了稳定国家,无论是朝臣还是武将,都是认为由赵匡胤率军抵挡契丹。而这就造成平衡的打破,而且是兵权的失衡。赵匡胤通过这件事掌控了禁军。
从后来赵匡胤并没有支援边境,而是在陈桥发动兵变,就有理由推断当初的那份“契丹犯境”的军报,有很大可能就是赵匡胤自导自演,为的就是掌握这一支军队。
掌握后周战斗力最强军队的赵匡胤,在行军到陈桥后,就不再前进。他为了让军队彻底为自己所用,假传圣旨,称皇帝要将与自己同行的将士们全部处死,因此收拢了军心。而后黄袍加身,带着军队浩浩荡荡返回,在内应的帮助下顺利控制京城。
赵匡胤的这一动作,直接让朝中文武全部傻眼了,谁能想到看起来浓眉大眼的赵匡胤竟然会行篡逆之举。但是这些人根本不敢说什么,因为赵匡胤掌握着军队,谁敢跳出来作死,再加上这几十年间,看过太多这样的戏码,也早就习惯了,因此也就默认赵匡胤篡位的事实。
说到底,赵匡胤能篡位如此顺利,一方面确实是他暗中谋划的完善,另一方面就是时代给予他的红利,毕竟在那个乱世,篡位根本不足为奇,同时也是因为后周根基浅薄,根本来不及培养出真正的忠臣义士,而那些大臣在哪个皇帝底下做官不是做呢?
那赵光义一斧头劈死赵匡胤算不算篡位?算不算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