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清华图书馆的深夜视频,我默默收掉了儿子的手机

樊稠说育儿 2024-04-24 03:33:12

学习拼的不是天分,而是定力、耐力。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唯有坚定内心,抵住诱惑,才能抵达彼岸。

作者 | ciyu

这几天,有两件事让我触动很大。

第一件事,博主@学长LEO去参观清华时,拍下了清华图书馆深夜的视频。

无论是哪个图书馆,自习区里都是座无虚席。

没有人交头接耳,更没有人拿着手机玩游戏、聊天。

他们沉浸在学习里,整个图书馆只有书页翻动和敲键盘的声音。

博主这样说道,清华学子早已经把努力变成长久的习惯,将坚定的目标、强悍的执行力刻在基因里。

第二件事,一位客座教授@林渡舟参观了一所职业院校。

他先去了教室,发现许多学生竟然在上课时光明正大地玩手机。

随后,他去了学生宿舍。

逃课的一些学生直接在床上打游戏,还有一些人在睡懒觉,问他们怎么这个点还在睡觉,他说,昨晚跟朋友通宵开黑了。

最后他去了一趟图书馆,里面稀稀疏疏地坐几个学生,有人桌上明明摆着一叠书,却低头玩着手机。

这位客座教授感慨地说,手机扼杀了他们的青春。

以前我以为,清华学子胜在天赋、胜在聪明,现在才发现,普通人跟清华学生的差距,其实就在这一部手机上。

深思了一番,我决定没收儿子的手机。

我儿子也是手机不离身。

每次一放学回家,他就捧着手机在书桌前玩,作业做十分钟,视频刷三十分钟。

他还经常半夜三更,躲在被子里看网络小说。

我经常为此发脾气,但他总有无数的借口:

“我们班上考第一名的学生也在玩,不碍事的。”

“我打一局游戏放松下,才能更好地学习啊。”

我理解孩子学习压力大,也觉得学习这件事因人而异,于是没有刻意阻止。

可一时的纵容,却差点害了孩子。

他现在一旦离开手机,整个人毫无精气神,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因为习惯了网络小说的快餐阅读,他压根再也无法专注于文字,一本名著没读几页就觉得枯燥无味。

为了跟朋友比拼王者荣耀游戏的段位,他整天琢磨游戏主播的视频,心思都不在学习上。

这时,我才明白儿子的大脑已经被手机劫持。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了使用电子产品对未成年人大脑的影响,发现:长时间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孩子,大脑皮层显著变薄,变得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手机已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

网友@疏阳是20届的考生,成绩在他们年段是中上游,考上个本一院校是绰绰有余。

结果等高考成绩来,他只能勉强上一个本二。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手机。

当时因为疫情,只能在家里上网课,他就彻底放飞了自己。

每天房门一关,他一边开着电脑,假模假样地听网课,一边用手机刷着动漫。

一个学期下来,他追了十几部动漫。

高考临近时,他也紧张起来, 心却一直静不下来,要记单词、要背公式时,就忍不住想点开视频看。

一旦遇到不会的题,就想先打一把游戏放松下,结果一打就是两小时。

落榜的他悔不当初:因为手机,曾经努力的几年好像都白费了。

但后悔是最没用的东西。

一些路没法重新走过,一些坑没法重新填埋,一个学期的放纵,可能就会变成一生的遗憾。

莫扎特曾埋怨世人不了解他:“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

孩子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努力与自律更能决定他的未来。

有一位知乎网友分享过自己的考研故事。

他本科读的是一所二本学校,专业还是一个偏门的专业,可想而知,到时找工作会有多艰难。

他决定跨专业考上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

许多人都嘲笑他痴人说梦。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成绩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

别人认为是幸运,只有他自己知道这背后付出了什么。

在这孤独、漫长的备考时期里,他一直是考研教室的钉子户。

他卸掉了手机里的所有游戏和短视频APP,无论是舍友邀着开黑打游戏,还是推荐好剧,他一律拒绝。

对他来说手机唯一的用处就是来听英语听力。

每天他都是5点起来,12点睡,一旦开始复习,手机就开启勿扰模式,几十本考研资料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

学习本质上就是一场自律拼搏赛。

是拿起书本,还是拿起手机,决定了一个人的不同人生走向。

别人在排队打饭、体检的间隙,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

我们的孩子见缝插针,一逮住机会就玩游戏。

谁的成绩更可能名列前茅呢?

别人一学期做完了5000多套试题,堆起来足足有1米高;用完一管管圆珠笔,捆起来可以铺满桌子。

我们的孩子炫耀的是游戏打到了什么段位,小说看了几部。

谁可能更有希望上清华、北大呢?

别人借着月光和灯光,忍着困意,在题海里奋战。

我们的孩子顶着两个黑眼圈,熬夜刷着短剧。

谁会更受命运的青睐呢?

学习不是百米赛跑,不拼天分,只拼定力、耐力。

手机正加速孩子之间的分层: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为了不让儿子再沉迷手机,我找了个机会跟儿子说了林田的故事。

林田是首位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毕业生。

谁都未曾想到,冠着“天才少年”的他,曾经是一个差点被退学的差生。

林田刚进复旦大学时,因为缺少管束,整天沉溺在游戏之中,对功课不闻不问,以至于第一学期的绩点只有1.8,这几乎是垫底的分数。

有一年春节期间,学校老师告知林田的父母,如果林田仍是这样低的绩点,将有退学的风险。

因为挂科要补考,林田在元宵那天被父母强制送去车站,返回学校。

佳节万家灯火,但林田却孤零零地面对冰冷的宿舍墙壁,心中涌现出无限的失落,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改变自己。

他卸载了手机和电脑中的网络游戏,下载了许多与课程相关的电子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他休息时间不再窝在寝室,不论寒冬酷夏,每天都在图书馆里待到关门;

凭借不懈努力,林田曾拿下接近满分4.0的优秀绩点,发表了SCI论文8篇,被华为顶薪盛邀。

为什么会想跟儿子说这个故事呢?

因为我想告诉他:你用什么态度对待手机,你就会拥有什么人生。

你得要忍受精神的煎熬。

全神贯注地听课,像上紧了的发条般丝毫不敢松懈。

你要承受生活的枯燥。

日复一日地埋头题海,没有假期,没有娱乐。

孩子,你只有深埋地下拼命吸收,才有枝头的繁花似锦。

有位读者写了一段《我与地坛》的书评,我想送给孩子: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

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

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

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孩子,这颗子弹,是无数年少无知时走错的路、做错的选择。

等他们真正明白的时候,子弹已正中眉心,想改变已然来不及。

从现在开始,拒绝低级快乐,沉下心去读书,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坚持学习的意义。

到那个时候,你也会感激曾经自律的自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