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新增确诊湖北349武汉615,我懵了
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看看全国疫情、湖北疫情、本省疫情、本市疫情变化情况,可十分遗憾的是,在拥有疫情平均上报时间仅需4小时的“全球最大的疫情直报系统”中,这件原本在每天零点一分前就可以公布的数据,却总是姗姗来迟,要等到你早上洗漱时间才能看到,而全国疫情通报时间则没有固定时间,至少今天约十时(十时零七分时看到了)的时候上国家卫健委网站,看到的最新疫情通报还是18日的数据。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就拿今天湖北省发布的疫情通报来说吧,官网显示的第一段内容:2020年2月19日0—24时,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9例,其中:武汉市615例、仙桃市5例、十堰市3例、随州市3例、襄阳市2例、黄冈市核减5例、鄂州市核减5例、恩施州核减5例、天门市核减13例、孝感市核减15例、黄石市核减16例、宜昌市核减16例、荆州市核减31例、咸宁市核减66例、荆门市核减107例。
典型的“大武汉,小湖北”啊。可刚刚看到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大框架也是同样的,只是多了一些解释:湖北新增确诊病例349例(其中:武汉新增615例,仙桃等4市新增13例,荆门、咸宁等10市州对确诊病例中来源于原“临床诊断病例”者进行核酸检测,通过综合分析,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病例从确诊病例中核减,共订正核减279例)
我不是医学专业毕业,对医学方面的东西不懂,但我懂数据的逻辑结构,因此还是要问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们,为什么要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病例从确诊病例中核减?如果这些人属于此前误诊为“确诊病例”,核减确实是应该的;如果这些人是因为通过治疗或者自愈,核酸检测结果“阳转阴”的,此前的确诊病例应该减少吗?再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么核减是正确做法,那也应该在累计确诊数据中核减,而不是在19日0—24时发生的确诊数据中核减啊?如果你们认为这么做是对的,会不会有一天出现新增确诊病例为负数的现象?再说,荆门、咸宁等10市州都只有核减数,难道就没有新增病例吗?如果这10市州按照这个套路通报疫情,那新增数据就是负数了。
说实在话,早上看到人民日报发布的这个信息,我是相当惊讶。“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9例,其中:武汉市615例”,一下子模糊了我这个财务专业毕业生的双眼,难道老眼昏花到了这种程度?
估计“全国人民”当中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惊讶了。因此多家官媒就出面解释了,其中环球网就以《湖北新增确诊349,武汉新增615,为何全省少于武汉?》一文来意图说明这个表述没有问题,但其表述确实十分无力,对于有统计学基础的人而言“等于没说”。
对于疫情的管理,我不想发表什么个人看法,因为我得到的信息实在有限,当今网络环境也不允许我去深入探讨。但就疫情通报的技术性问题,我是一直希望国家卫健委尽快完善,并在几天前写下《请求国家卫计委,搞个疫情曲线图吧》一文,其中就提到这个“核减”归类方式存在问题,同时也附列了官方对“重症病例”的荒唐解释:“【注】新增重症病例数由当日现有重症病例数减去前一日重症病例数所得。重症病例存在转轻症、死亡等医学转归情况。2月11日,12个省份重症病例数共减少44例,湖北等8个省份重症病例数共增加915例。”
我就此评论道:按照这个解释,截至2月14日24时的全国重症病例为11053例,如果2月15日全天重症病例转轻症、死亡等为11054例,明天的通报会不会要说成“其中重症病例-1例”呢?
无论是对新增病例还是重症病例的通报方式,都是一种没有逻辑性的统计方法,类似于财务上的“坐收坐支”,即将本单位当期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然后将余额作为当期收入入账。这个通报最直接的模糊点是,荆门、咸宁等10市州没有新增确诊病例。
顾名思义,按日统计的“新增确诊病例”,就是当天被发现并被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是当天实际发生的确定数,这也是人们最关心的核心数据。而荆门、咸宁等10市州昨天订正核减的279例,其实是针对过去若干天累计确诊且依然“在诊”人员当中,昨天诊断“阳转阴”的那一部分人。
其实,这么解释还会有人不懂,我们不妨仿效财务规则禁止的“坐收坐支”来分析。也就是说,这10市州订正核减的确诊病例肯定大于279例,因为这10市州昨天肯定还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增确诊病例”。这个279例显然是“订正核减病例”减去“新增确诊病例”的结果。
因此,这两个不同类型的数据不是同类项,不能简单合并。正确的统计方法,是将核减数在累计数中体现,而不是将当天治愈出院、死亡、“阳转阴”核减和错误统计,在当天确诊病例中核减。
(注:昨天《纪念邓公逝世二十三周年》一文没发出来,主要怪我驾驭文字的能力太弱)
文字游戏,数字游戏,炉火纯青。
老百姓,懵逼了[笑着哭][笑着哭]
数据什么时候准过🙄
前几天还在说可防可控,你还不明白?
这个数据一般人看了都是蒙的
全国都蒙了
稀里糊涂
晕菜了
有道理
你是傻子吧,看不懂就不要乱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