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康恩贝销售费用两年涨123% ,都用于何处了?
对于营业成本占营收比例大幅下降的问题,康恩贝回复称,主要系公司处置医药商业资产导致的经营模式及业务结构变化,以及“两票制”政策性因素影响有关,具有合理性。营业成本大幅下降,而销售费用两年上涨123%,去年高达34.22亿元。那么,康恩贝的销售费究竟花在了哪些地方?(6月20日《长江日报》)
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费用占比高,这是行业“潜规则”。《步长制药销售费用82亿研发5亿 产品问题频发多次行贿》一文曾披露,步长制药2017年销售费82.87亿元,销售费用率59.77%,处在销售费用率第四高的位置,研发费用5.52亿元,销售费用是是研发费用的15倍。2013年至2017年的销售费用率均值高达57%。
此前有媒体报道,2017年,有11家上市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同花顺数据统计中发现,有53家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占比超过了30%,有8家甚至超过了50%。其中,海特生物、舒泰神、龙津药业的销售费用占比超过了60%。
相比较以上企业,康恩贝销售费用占比也是突飞猛进。该文披露,2016年至2018年,康恩贝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0.20亿元、52.94亿元、67.87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大幅增长,分别为25.53%、43.14%、50.42%。
不可思议的是,记者将受“两票制”政策性因素影响导致销售费用占比高定性为“具有合理性”。什么叫“两票制”?所谓的“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替代此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那么,推行“两票制”后,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费用缘何大增?主要原因就是“灰色支出”没有办法分散列支了。此前,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院,都要故意多设置几个环节,为的是层层加价、层层分摊行贿等“灰色”费用。但自2017年全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后,行贿费用就只能由生产企业和独家销售企业两个公司分摊了。专司药品流通的医药公司,账面上列支的销售费用,占比当然不能过大,这就逼得药品生产企业也要列支更多的销售费用,导致销售费用占比及增长速度均达到惊人的地步。
我对中国药品市场有个基本判断,靠行贿开拓市场的药企应该在99%左右,剩下的1%,我希望康恩贝是其中之一。一年前,我在《药企销售费用高企, 行贿占比究竟几何?》一文中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药品一般不需要多少研发,只需两大法宝:一是非处方药广告狂轰滥炸;二是处方药全程贿赂。
我此前还写道:中国没有真正的药品市场,中国药品市场仅仅是“权力与金钱苟合”后,被用于盘剥国人财富,甚至是既谋财又害命的一种交易场。
因为这么高的销售费用被用于“公关”,多数是用于行贿官员、医生,从而导致药价一路狂涨不止。仅注意到央视报道的药价虚高案例就有:芦笋片价格虚高1300%,恩丹西酮价格虚高2000%,克林霉素价格虚高2100%,奈福泮价格虚高6600%,葡醛酸钠注射液价格虚高9137%,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价格虚高105倍。
康恩贝的销售费究竟花在了哪些地方?该文介绍,康恩贝销售费中市场费和差旅通讯费占据大头,分别达18.29亿和6.03亿,占53.45%和17.62%。市场费中学术推广费占比最大,为8.82亿元。事实上,分析人士认为,学术推广费一直是医药企业商业贿赂的高发地。
如果康恩贝属于不行贿的那1%,我也有一点不理解。那就是药品销售多数是接受省、市级集中采购,贵公司销售人员多达3858名究竟何用?按照年销售收入67.87亿元计算,每个销售人员的年均销售额还不到176万。如果扣除集中采购部分,人均销售额与人均开支差旅费通讯费15.63万就极不相称了。
昨天,《财政部查账77家药企效应显现 个别药企业务休克了》一文写道,有个别企业出现了业务的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批经销商、代理推广商开的发票暂缓,企业有部分费用不敢兑付,不敢拨款。开票的不敢开,收票的不敢收。
财政部查账的还没进驻,企业缘何反应如此强烈?就因为这些费用主要用于“非法”了。我想,目前药品生产企业账面上过高的销售费用,仅仅是被“两票制”逼出来的,随后一旦强推“一票制”,这个数据还会大大增加,一定会增加到令反腐人员“惊掉大牙”的地步。
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最坏的消息,也是对患者最好的消息是,一旦反腐机构开展涉药、涉医专项反腐,一大批涉药(医)官员、药企老总、医药代表、医生行贿受贿罪名即使获得豁免,此前获得的非法收入肯定需要上交国库,如果这些钱被纳入医保基金,再加上药品市场经过整治后的医疗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全民免费医疗的钱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