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国内唯一、全球唯三,真正拥有“最强大脑”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在成都正式问世。
国内首台超轻量级:“贡嘎一号”据悉,该人形机器人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整机零部件60%来自成都本地产业链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成都造”产品。实现了“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
具体来看,“贡嘎一号”整机重量仅为25KG,而业界整机普遍为60KG-250KG,是国内首台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也是全球最轻量级别人形机器人。
此外,“贡嘎一号”还在其他多项指标上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包括最大负载5.5KG,达到业界一流水平;全球最高负重比0.22,是业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以及全球最长续航时间8小时,远超业界普遍的1小时左右。
除了整机轻、负载和续航能力强之外。“贡嘎一号”其独特之处在于拥有真正的人形机器人“最强大脑”。
这款机器人不仅具备理解、推理和执行能力,而且它能够快速理解任务意图、自主观察环境、推理任务流程、生成任务流、自主控制肢体,并准确完成任务,是一款能真正实现像人一样独立思考、推理和执行复杂任务的有聪明大脑的人形机器人整机。
在应用场景上,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可应用于高校院所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教育养老、应急安全等场景中。
根据官方演示的视频显示,“贡嘎一号”可以为回家的主人准备好拖鞋以及将其鞋子摆放整齐。
此外,也可以根据命令为主人拿取指定的饮料(演示为冰镇无糖可乐)、拿感冒药、冲咖啡、整理客厅等命令。
这一系列功能的实现,得益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大脑”核心技术方面的持续攻关和突破。“贡嘎一号”集成了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国内首个基于扩散架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式模型”,“国内首个多模态人形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等30余项世界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大脑”核心技术成果。
关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关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去年(2023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筹建工作,2024年4月,取得营业执照,是四川省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的首个原点项目,也是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致力于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并计划打造公共平台,包括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及交叉创新平台等。
据悉,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核心人员有7名,均是国内外机器视觉、机构学、传感系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电子皮肤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院士。
今年8月,发布了我国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以及双臂协作系统。该模型能够使机器人理解、推理抽象的语义指令,并调度双臂协作系统执行任务。
当时,创新中心董事长张睿睿介绍称,“多模态模型的发布,不仅加速了‘AI物理化’的进程,也让人形机器人从‘预设摆拍’‘遥控操作’进化到拥有更强的‘大脑’和自主执行能力。”
该模型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使机器人融合图像、语义、力感知、环境感知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生成任务并执行。这是人形机器人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贡嘎一号”人形机器人领域就基于了该多模态模型。
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及现状日本率先起步
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探索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21世纪初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动力。从最初模仿人类外观和基本动作,逐步演变成具有人类特征的智能系统。
从全球来看,日本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机器人技术在服务、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
早于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就推出了WABOT-1(WABOT即Waseda Robot)通常被认为是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和人类一样拥有两只手、两条腿,它可以用双脚走路,用手抓住并移动物体,还可以简单对话。
日本不仅开创了人形机器人这一新兴赛道,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该产业。比如,本田汽车在2000年10月还推出闻名遐迩的ASIMO(Advanced Step in Innovative Mobility) 。ASIMO能够实现多种日常活动,如走路、跑步、爬楼梯等,截至2013年,ASIMO都是最先进的仿人行走机器人。
美国持续发力
虽然日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地位长期都难以撼动,但是现代机器人产业的基础——工业机械臂,诞生于美国。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 )凭借其创造的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而赢得“机器人之父”的美誉。1961年,美国通用公司还将德沃尔发明的第一代机械手臂应用于旗下一家工厂的组装流水线。
2013年7月,美国机器人厂商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在DARPA的资助和监督下推出处于技术前沿的人形机器人Atlas,并称其为“地球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此后,特别是在高端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上美国长期保持领先。13年至今,波士顿动力不断改进 Atlas 性能,现已具备翻越障碍物、空中转体、后空翻,在狭窄地形中自主导航等能力。
2021年8月,特斯拉CEO马斯克于首届 AI DAY 展示人形机器人概念机Tesla Bot。22年2月,特斯拉在提出概念仅6个月后成功推出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并作为开发平台进行深度研发。2022年9月,特斯拉在第二届AI DAY 发布新版本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直立行走、搬运、洒水等复杂动作。
在10月11日,特斯拉举行的“We, Robot”的发布会上,马斯克又展出了新一代的Optimus。Optimus在灵活性、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均进一步提升。
不过,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单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仍较高,马斯克表示在量产后,成本将降至2-3万美元左右,会比车更便宜,这些人形机器人可以帮用户遛狗、端咖啡、带孩子等日常家务。
据马斯克6月透露,目前已有两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里工作,进行电池分拣的相关任务,其预计到2026年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交付给特斯拉以外的客户。
中国厚积薄发
虽然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国内亦不错发展。中国依靠完整的产业链、市场规模和政策扶持,加速追赶并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去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该政策还首次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系统性指导意见,明确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目标与时间点,即到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以及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标志着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据2024年4月举行的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2024年也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国内代表性企业包括,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以及小鹏汽车、小米集团等。比如,小米集团,在2022年8月发布了一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铁大),身高177cm,体重52kg,据悉它能够感知人类情绪,可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四肢强健、动力峰值扭矩300Nm等能力。
商业化方面,国内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逐步进入国内多家头部汽车工厂进行实训,公司已经获得车企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
2023年8月,中国宇树科技发布了公司第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也是全球首款原地后空翻功能的商业化人形机器人。但该人形机器人售价高达约65万元。
在运用方面,受制于高端零部件、原材料、研发以及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目前人形机器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售价普遍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这也是制约人形机器人普及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就在今年5 月宇树科技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9.9万元的售价,直接拉低了市场上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引起轰动,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在价格上,人形机器人是有机会快速进一步下探的,这也进一步助力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和普及。
据高盛测算,人形机器人的单位制造成本不断下滑,目前已从2022年的5万-25万美元下降至3万-15万美元,下降幅度约40%,这有助于降低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成本压力。
此外,随着全球多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用机器人代替人也可能逐步成为新的趋势。
不过,就算到今天,真正量产落地且实用的人形机器人仍然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形机器人还处于原型或概念验证阶段。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不仅要“长得像人”、行动类人,还要“神式”类人,即在理解、表达、思考等方面向人类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