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屋中国开始关店,知识的钱不再流向书店了?

壹览商业 2024-09-12 10:50:37

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图源/茑屋书店官方微博

茑屋书店也开始关店了。

9月9日,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发布公告称,因经营策略调整,将于10月8日终止营业。该门店于2021年3月开业,是中国内地第三家开业的茑屋书店,营业至今不过3年多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关闭的茑屋书店是其在中国区关闭的第一家门店,在其入驻西安迈科中心以前,言几又2018年在此地开店,营业不足3年。

资料显示,茑屋书店成立于1983年的日本,最初是以销售二手书为主营业务的连锁书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集餐饮、休闲、社交、文创、零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空间,在日本拥有超过1400家分店、近7000万的会员,几乎一半的日本人都在这里看过书,2023年实现了营业额1800亿日元(约8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

2020年10月,茑屋书店正式进入中国,在杭州天目里店开出全国首店。目前,茑屋书店在中国大陆已经开出12家线下门店,其中,杭州首店、上海上生新所和前滩太古里、西安迈科中心这四家为“茑屋书店”,通常代表中高端店型,其余则都是“TSUTAYA BOOKSTORE”,类似于西西弗书店。

茑屋书店刚进入中国内地时,曾计划在国内开设1100家店铺,包括100家大型门店和1000家小型门店,现在不仅没开几家,还开始关店了。

而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吐槽茑屋书店寡淡潦草“是机场书店+日本旅游商店+博物馆衍生品店的拼凑,就是没有书籍”。还有消费者认为,茑屋书店只是一个适合打卡的地方,完全没有消费欲望。

那么,为什么在海外活得不错的茑屋书店,在中国折戟?

其实,这也不是茑屋的锅,中国大部分实体书店都活得艰难。

从行业整体来看,图书整体销售数据不佳。自2020年起,图书零售总体规模出现20年来首次下降,也从1000亿的量级上跌落;2021年图书市场同比仅增长了1.65%,处于原地踏步状态;2022年同比下降11.77%,降幅超过了2020年,市场规模倒退到2018年的水平,跌破900亿元关口;2023年略有回升,但依旧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具体到线下渠道,表现也逊色于线上。从2019年开始,线上渠道就在不断挤压线下渠道的生存空间。北京开卷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短视频电商已经成为仅次于平台电商的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至11.93%,仅占1成多,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图书销售的“主力军”。

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书店自然活不下去。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至少关闭了74家实体书店,其中不乏言几又、十点书店、先锋书店这类红极一时的书店,据披露,言几又曾获得4轮融资,融资额超过2亿,最高峰开了60家门店,如今所剩无几。

实体书店的难,也不只体现在民营书店上,新华书店的门店也在关闭。据新华书店披露,其全国网点数量,从2021年的14227个下滑到2023年的11139个,三年净减少了3000余家。

其实,早些年实体书店有过“繁荣期”。但是,随着当当、京东、淘宝等线上书店的崛起,实体书店纷纷遭受冲击,书店关店主要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相较于实体书店,线上购书优势更大:图书种类更加齐全,价格更低;购买更方便,单店的覆盖范围广至全国,可直接送货上门;营业时间更长,售后服务更好。以上都是背负着房租、库存,依赖于客流到店消费的实体店所拼不起的。

其次,电子读物的盛行影响实体书籍的销售。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及共享性,电子书、浏览器、有声书等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阅读渠道,消费者购书的次数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空余时间逐渐被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挤占,能够静下心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需求端动力不足。

再者,关闭的门店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网红书店”,他们做的本质上不是书的生意,而是空间的生意。2019年,言几又创始人但捷曾表示要把言几又图书销售比例降下去,未来图书收入要降到20%。书,更多的只是一个场景。

那么,消费者去书店的目的变得不再明确,他可以去买书、买文创产品、喝咖啡、吃甜点、拍照打卡......不可否认,这种多元化经营策略虽能吸引人流,却也削弱了书店作为购书场所的基本功能,导致真正购书的顾客数量下降。

最为重要的是,出版行业内的乱象尚未停歇。一位在图书行业深耕20余年的专业人士告诉壹览商业,出版社的图书销售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以高校、新华书店为主的主渠道,二是以灰色产业为主的二渠道,“按斤卖”以及“特价书”便是通过二渠道流到市面上的。

他表示,主渠道与二渠道售卖的书在质量上并无太大区别,唯有价格,二渠道的价格可以低至三四折,现在,网络的发达让二渠道的商家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消费者,低价扰乱了市场,按原价卖书的实体书店自然无钱可赚。

除此以外,部分出版社还会将同一本书的版权授权给电子书,多方挤压之下,价格乱象愈发明显。而后,为了获客,电商价格越来越低,盗版书、电子书挤压出版社的市场,为了保证利润,出版社不得不提高价格。标价提高,消费者不买账,选择等待大促折扣……现在的图书行业,已然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今年上半年,出版界表示不参与京东“618”促销活动,并且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然而,出版社们的集体“诉苦”非但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同情,反而遭到了一致吐槽。有网友表示,现在的图书价格虚高不说,图书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消费者,他们不愿意花高价购买图书。

一位资深书业发行人认为,现在的实体书店行业想要自救,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与政府合作,为当地做文创服务和IP孵化;二是将书店打造成泛教育服务中心,搭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平台;三是基于书店选址,根据周边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产业状况做会员制主题图书书店,不过这需要经营者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在选品上有一定水平,否则消费者肯定不愿意为此付费。在他眼中,仅靠卖书,很难在市场上活下去、活得好。

虽然实体书店式微,纸质阅读也越来越少,但书始终是大众日常生活中别有滋味的点缀,还是希望每家书店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继续在这个市场上活下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