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愿南下不想北上?路过晋察冀被人劝留:我要留下,你们看着办!

话事社 2024-12-24 13:49:22

1945年5月,南下第三支队在文年生带领下,继王震南下支队之后继续南下。这支部队是延安警备旅一部,八路军游击3支队,以及党校干部等组成。

在行驶到河南境内,接到电报北上东北,部队晋冀鲁豫根据地,然后进入晋察冀军区休整。在抵达冀中休整,作为曾经晋察冀走出来的干部,李德才在老战友的劝说下,改变了北上的决定,决定留下。

李顺才是江西人,是从红1军团走出去的,当组建南下支队要到湘粤赣开辟根据地时,他满怀期待,因为离开老家已经十多年了,能再去回去打仗,心里是高兴的。

可是部队到河南漯河接到命令北上,抵达冀中10分区下辖区域,遇到冀中几年前参谋长黄寿发。他是一个在军事有一套的指挥员,解放战争在冀中担任参谋长,司令员是孙毅,但军区作战工作由黄寿发负责。

黄寿发与李顺才是老战友,抗战时期都在晋察冀1分区任职。从职务来说,他职务高一些。但黄寿发喊他老李,知道他资历深,年纪大。他对李顺才说:你去东北干啥。对方说:还能干啥,打仗呗!黄表示关外冷,而且荒凉,上厕所都要带着棍子不停敲打,不然冻成冰棍。

对于这样的说法,谁也没有听过,但都知道东北寒冷。对方的一番说辞,还真是把李顺才给忽悠住了。他不适应很冷的环境,最后找文年生说自己不去东北,要留下。

去东北打仗是中央的命令,作为司令员的文年生虽然是带队负责人,但他并不能做决定。军人要服从命令,不讲价钱。都说不去,那北上东北的任务还能不能完成。

那里没有根据地,上级调集各根据地部队和干部去,而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就去了20个;东北背靠苏联,而且重工业发达。

文年生问他是什么原因要留下,他也没有说清楚,并劝说他跟着部队继续前进,因为党校学员去东北是上级的指示,谁也没权利改变。李顺才性格有些抗上,而且执拗,认定的事情就不改变,表示:我就不去,爱怎么办怎么办。

这件事转到聂老总这里后,表示让对方留下。

说句题外话,从延安、晋绥、以及其他地方路过晋察冀,也让一些能打仗的军事干部留下,加强晋察冀军区的领导。

晋察冀抗战时期虽然是模范根据地,可是缺军事指挥员,最不缺政工干部。随着抗战结束,不少晋察冀的将领去东北,如邓华、黄永胜、丁盛,以及冀热辽不少干部。后来,晋冀鲁豫军区1纵开赴东北时,抵达冀东参加承德保卫战,因山海关与锦州沦陷,1纵就没有进入东北,留在晋察冀打仗,当部队归建时,将杨得志、曾思玉留在晋察冀,成为晋察冀的将领。当郑维山被调去大别山时,要两次找他谈话挽留。从方方面面来说,晋察冀缺能打仗的干部。

李顺才被留下后,担任冀中军区10分区团长,后编入68军作战序列,担任团长、副师长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