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青春岁月已渐行渐远,只留下回忆。四十年前,那是一个充满纯真的时代,值得我们深深怀念。那段日子,我们远离了都市喧嚣,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欢乐。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在这一片和谐的环境中尽情欢笑。美好的童年时光,单纯的少年时期,快乐的青年时期,如今只剩下如今的老年期盼。
六十年代的生产队生活,人们仍延续夜晚聚集的习惯,谈论工作和政策。冬天里,伴随着凛冽的冷风,我们在牛棚的草床上入眠。七十年代,努力耕作,饲养牲畜,过节时分,杀猪宰羊的热闹景象还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那是一个物资匮乏却充满人情味儿的年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物质虽然贫乏,我们却过得非常充实,邻里间相互扶持。
为了让社员登记工分,集体评定工分,生产队通常把会议安排在生产队的饲养室内进行。记分员要记录所有人的姓名、工作时间、工作量之类的信息。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会议只能采用煤油照明,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当时,我们每日辛勤劳作,粮食价格低廉:一斤煤油只需三毛八;一袋米仅需一角三分八;一斤猪肉就要六角六;食用盐也只是一角六;而香烟只要八分角多就能买到。白糖一分钱就能买到,香烟按根出售,每个家庭都会在有需要的时候,向邻居伸出援手。即使生活清苦,我们依然能够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
在农忙季节,社会舆论经常组织儿童出门帮忙。一旦农田出现粮食问题,群众们按照人头和工分分配,满足自我需求。每当傍晚来临,孩子们都会你追我赶,嬉戏玩耍,这是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夏天的时候,我们会睡在屋顶,听广播,感受着生活的细微变化。我的愿望是如果能回到从前,那该有多么好啊。
在面临电力供应稀缺的情况下,为保证生产队能够公正评估社员的工作成绩并记录工分,生产队会议多选择在饲养室进行。计分为主要任务,详细记录每个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等相关资料。由于电力短缺,会议只能使用如蜡烛一样的煤油光源进行照明,难免对工作人员的情绪产生影响。
当时的社会环境似乎充满乐趣。走街串巷的戏曲班子、马戏团时常在城乡结合部开展演出,展示惊人的技艺,吸引众多观众观赏。他们搭建大型帐篷进行夜晚演出。夜晚的大荧幕,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和灯光,成功营造出一种热闹非凡的氛围,这无疑是那个时代民众生活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那些时光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人们却能保持童真,欢声笑语不断。放学后,我们会放下书包,加入社员们的劳动队伍,从日暮时分开始,一直忙碌至黄昏。每户农家晚饭往往需要点亮灯盏才能完成。而双抢季节的两个月,不管何时,晚饭都离不开点亮的灯烛。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仍然会聚集在生产队的牛屋内,聆听有趣的故事讲述,直至深夜。每当晨别号角吹响,大人们便会迅速穿戴整齐,满怀期待地准备外出工作,仿佛这样宅蔼的家庭氛围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来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经过长期的相处,我们看着彼此逐渐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尽管如今已经年过花甲,回顾那个年代,心中依旧感慨万千。
回想起六十、七十年代,学生们放学后基本没时间或偶尔做功课。只要早些出门,就能看到他们在队里辛勤劳作。以至于,我们常常提前放下背包投入生产劳动。饭桌前,我们互相分享学习成果。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绵绵,我们都坚持早起。春天、夏天、秋天以及冬天,每天我们都会在破晓之际开始工作。那个时期的小伙伴们,饭后总是一起玩耍。斗鸡、滑板车、坐飞机等各种游戏,使得我们无忧无虑,尽享快乐。那时候,物资并不丰富,然而天空却是如此湛蓝。如今回想起来,仍让人心生怀念。
想曾住过大杂院,满儿戏耍共度时光。家家户户六七孩,姐妹齐聚笑声扬。步入学堂早有伴,夜归呼应食欲旺。四季衣裳简朴少,同窗好友共成长。那年月日里,孩子们饭后玩捉迷藏游戏,还能牵手骑马,跳绳,尽享欢乐。父母通常不会因为夜晚逗留而寻找,大家共享无忧童年。其间更有许多其他娱乐方式,如斗鸡,打毛猴,火柴枪,集体观影,摔跤等等。最具生活气息的活动便是尿液和泥土混合,最具情怀的莫过于过家家。此外还有投掷石子,打磨石头,以及后来的打纸包,手枪子弹。当然,尽管那个时候物资匮乏,我们依然能看到蓝天下美丽的白云。怀念那段美好岁月,深深地想念当时的小伙伴。